☆、第一章:青春作赋(第5/9页)
而令叶知秋惊奇的是,他虽然早已料到克己是块好料子,却没有料到克己真的喜欢那极其艰苦的夜间练功。无论是怎么样艰难的方法,他都可以一声不响地忍受。有一次叶知秋不由得问:“克己,你为什么喜欢学武?”
克己怔了一下,才回答道:“我喜欢那种御风而行的感觉。”
他一直在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那样快意奔驰,如无拘无束的清风。
叶知秋看着克己。这又是一个他未曾料到的答案。
饶是克己心志坚定,当那天晚上叶知秋第一次带他去解剖一具死尸、为他讲解人体穴位与脉络时,他还是为叶知秋这种胆大包天的行径而大大地震惊,也因无法忍受死尸而学不下去。叶知秋只好退而求其次,找了一具不那么令克己恶心的骷髅带他去看,一边叹息道:“我还以为你当真想练到能够御风而行呢。”
克己憋着气道:“这跟练武有什么关系?”
叶知秋白他一眼:“怎么没有关系?了解自己的身体,才知道如何好好地运用你的身体,将每一部分的力量都完美地发挥出来。了解别人的身体,才知道如何抓住对方的弱点,让他纵有霸王之力,也使不出来。你到底学不学?”
克己只好苦着脸道:“我当然学。”
叶知秋得意地笑道:“好,这才像话。”
一年以后,当克己能自如地控制气流在体内的流转时,他才明白了叶知秋的那番话。
李克己十五岁时,叶氏曾提过让他去考童子试,其时他的夜间功课正在吃紧之际,叶知秋向叶氏说道:“你不是一直担心克己性子太过倔强,迟早会吃亏吗?那还是不要让他太早踏上仕途为好。都说是年少气盛,这话也不无道理。等他年纪大一些、性情沉稳一些才放他出去,还是比较稳妥些吧。”
叶氏轻轻叹了口气,不再提这个话题。
她已经等待了这么久,不在乎再多等几年。
只要克己能够平平安安,她愿意等下去。
当李克己终于能够感受到御风而行的快乐时,已到了二十岁时的春天。在青城山上,星空之下,他与叶知秋并肩奔驰,风呼呼地拂过他的脸颊,仿佛又是初次上青城山时的情形,然而他已经不再是当年的幼童,这一次是凭他自己的力量在山间疾奔。他心中满涨的喜悦几乎要弥漫了整个山林。
一个时辰后,叶知秋停了下来,笑骂道:“好小子,要累死我啊!”
李克己也停了下来,他很累,但又是前所未有的快乐与满足。
繁星满天,他们在星光之下并肩而坐,乍暖还寒的夜风轻轻地拂过他们的脸孔。
叶知秋叹息着说道:“克己,我能教你的,都已教给你了。从今往后,就全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李克己诧异地扬起了眉:“先生如此博学多才,我现在所学,不过是十之一二,怎的就说这个话了?”
叶知秋一笑:“你今后要走的那条路,并不需要懂得太多。我想有这些就已足够,甚至于已经太多了一些。”
李克己默然一会,终究忍不住问道:“先生你一直在教我如何求取功名,你自己为什么——”
他没有说下去,但叶知秋已经明白他的意思。
停一停,李克已又道:“以先生你的才学,要取功名,应当易如反掌吧。”
叶知秋没有立刻回答。
李克己心中有些不安。他想自己是不是触及到了叶知秋不愿提起的一些事情。
他想开口道歉,但是叶知秋拍拍他的肩,笑道:“我猜这个疑问在你心里已经憋了很久了吧?我没想到你这么有耐性,直到今天才问出来。其实也没什么。我不走这条路,无非是因为我这个人生就的天不管地不收的猢狲性子,要将我套进那个笼子里去,还不如杀了我痛快些。”
他低声哼唱道:“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李克己凝神想了一会才记起,这是元初梨园领袖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的一句。
叶知秋忽地自怀中取出一管铁笛,轻轻叹息道:“多年没有理会它,还不知是否能够吹得出当年的意韵。”
笛声起时,他的身形也随之飘然而起,向山林更深处飞掠而去。
李克己紧紧跟在后面。
叶知秋不想惊动人,有意将笛声压得极低,但即使是极低之处,也透着一股倜傥不羁的豪迈之气。
林间栖息的鸟儿被笛声惊飞,叶知秋一曲吹罢,将铁笛丢给了李克己,喝道:“你来吧!”
李克己于这音律上头一向有限,只能勉强按着方才的曲子,运气吹奏。
叶知秋并不在意,一边飞奔,一边低声唱道: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透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砍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儿路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