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皇权势大(第3/6页)

话落,御史台也有一姓陆的御史走出来,道:“陛下,御史台的职责便是监督百官,这司礼监若是也行使监督之权,那御史台岂不成了摆设?”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直接把百里鸿刚建立起来的自信给打击到了。

他觉得这些人说的不对,可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只能求助般看向舅舅。

但舅舅背对着他,看不到他可怜兮兮的小眼神,他便又看向楚九辩。

好在楚九辩正巧抬了眼。

四目相对,小朋友眼里都有了水光,看着可委屈。

楚九辩眼底划过一抹笑意。

可怜孩子,刚想努力装大人就被吓到了。

未免对方留下心理阴影,以后都不敢再说话,楚九辩就冲他安抚地笑了笑,然后走出队列躬身一礼:“陛下英明。”

百里鸿悄悄呼了口气。

有先生和舅舅在,他其实一点都不害怕,就是单纯的紧张。

且之前无论这些官员们说什么,虽然都口称“陛下”,但矛头针对的都是秦枭。

今日却不同,这些官员的矛头好似都对准了百里鸿,所以小孩才这么紧张。

看着楚九辩站到那几位官员身前,百里鸿攥紧了小拳头,心里暗暗给先生助力。

同时也在心里安慰自己说苗苗今日做的已经不错啦,都主动说了两句话,以后肯定能说的更多。

“楚大人是同意成立司礼监?”王朋义侧头看他。

这话其实没有问的必要,谁都知道百里鸿能说出这些话,肯定是楚九辩和秦枭商量后的结果。

“自然。”楚九辩回望过去,“王大人说自古没有这般规矩,可这规矩就是人定下的,莫非前朝皇帝能定下种种规矩,我朝陛下却不能?”

一顶“我朝不如前朝”的帽子扣下来,王朋义面色一变:“我不是那个意思。”

王致远闭了闭眼。

这个孙儿还是年轻,这种时候怎么能顺着楚九辩的话走?这不当场就落了下风?

“既然不是这个意思,那王侍郎便是同意这件事了。”楚九辩一句话就断了王朋义的话头。

而后他又把视线落在陆乔波身上,“陆侍郎说内监便是奴才,那既是奴才,为主子办事有何不可?你也是为陛下办事的,莫不是在心里倒觉得自己是主子了?”

“楚大人这话没有道理。”陆乔波蹙眉道,“下官自是为陛下办事。可内监们不识诗书,不懂律法,如何分辨得清功过是非?便是细盐一事,内监们便也读不懂账目吧?”

“洪福公公出身秦家,由秦太尉亲自教导培养,未入宫前才华满京皆知。”楚九辩淡淡瞥了他一眼,“陆大人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连此前压在自己头上的才子都忘了不成?”

陆乔波脸色一白,有些难堪。

洪福确实才华出众,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京中各家长辈拿来比照的榜样,陆乔波这一批人,确实是被洪福压了好几年。

被秦家一个捡来的下人压了这么久,自是憋屈。

还是后来对方进了宫,他们才终于直起腰来。

楚九辩继续道:“洪福公公心善,在宫中这么多年,一直在教导内侍宫女们读书习字,这内廷中的能人,不比外廷少。”

“至于御史台。”他看向那位陆御史,语气一冷,“你们也知道自己行使的是监督弹劾之权,可你们监督的都是什么事?谁家娶了几个小妾,谁又偷偷误了半日的工,这些值得拿上朝来说吗?”

那陆御史想说什么,但又无法反驳。

京中各大势力还没彻底乱起来,互相攻讦的事都没有,他们这些隶属于各个势力的御史,平日里还真没什么可说的,顶多是看着上官们的意思,骂一骂这个大人私生活不检点,再说一说谁不好好工干,真正那些贪污受贿贪赃枉法的人和事,他们却都没人去说。

“远的不说,就说贵州广西两地的知府。”

楚九辩语气平静,但就是让人心慌:“他们做了什么事在场众人心里都一清二楚,别人不说便算了,你们这监督百官的御史也都缄默不言,怕不是耳聋眼瞎了。”

这话就是直接指着御史台众人的鼻子骂了。

齐执礼觉得楚九辩说的没什么毛病,但他也理解这些御史们的难处。

而且他也不同意太监掌权,便上前了一步,温声道:“楚大人,下官有一事不解。”

楚九辩猜到他会出来。

不过看在对方是江朔野表哥,且态度不错的份上,楚九辩也没有如方才那般咄咄逼人,而是颔首道:“请说。”

“内监无家族掣肘,如无根浮萍,若是他们掌权,便无所顾忌。且内监们深受陛下信任,那他们若是捏造所谓百官的把柄,借此打压朝臣构陷忠良,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