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皇权势大(第2/6页)

这件事众人自是也听说了,但只知道洪福是替陛下来签协议,却不知对方以后竟要一直盯着这事。

那这意思,可不就是要让洪福始终盯着户部行事了吗?

被一个太监压一头,也难怪人家户部不乐意。

不过王朋义如今这一出,想来也有为王家出口气的意思在,毕竟家主的嫡子当着这么多王家官员的面被砍头,实在有些不光彩。

“朕知道。”百里鸿脆声声开口,“朕还要在内廷设司礼监,以洪公公为首,对外廷行使监督之责。”

话落,满朝震惊。

便是那八风不动的六部尚书,也都险些失态。

如今秦枭在朝中只有一个楚九辩,其他官位也很难有空缺。

索性他就直接一不做二不休,弄一个新的部门出来,他手里没有文臣,便直接将由秦太尉培养出来的洪福叫出来用,这招可真是高。

但这司礼监一旦确定成立,那洪公公就不只是监督细盐买卖这么简单了,他会成为新的势力,成为秦枭真正的耳目。

司礼监会时刻监督着六部行事,其他人再做什么都会被掣肘,都会更容易被秦枭拿捏住把柄。

而且这样一个部门,由洪福这个秦家人管理,那其他权贵便是想拉拢都不可能。

秦枭这一招真是把所有人都打了个措手不及。

便是最初只想给秦枭添一点堵的王朋义,此刻都忘了要说什么。

自然,听到百里鸿的话后,楚九辩也有些惊讶。

昨日他和秦枭确实给百里鸿讲了为什么洪公公白天不能陪他,也尽量把洪福工作的重要性讲了。

小朋友当时就煞有介事地说自己听懂了。

这件事推行起来复杂,所以当时秦枭和楚九辩就没告诉小孩要怎么与大臣们说这件事,他们二人是准备自己来说。

不过当时他们商议的时候,小皇帝就一直在旁边认真听着,想来是把他们的话都听进去了。

所以眼下,百里鸿是在自由发挥。

这么小的孩子,不仅听懂了他们说的话,还有胆量自己做主在朝堂上说出这一番言论,果真不简单。

楚九辩不由想到了原著中对百里鸿的描述——

幼龄洞见朝局,少年掌政拓万里盛世,智冠千古,政通四海,乃后世帝王之典范。

不愧是男主,聪明的像个小神童就算了,成长速度还如此惊人。

看来洪公公才是最了解百里鸿的人,知道以对方的能力,已经可以把《论语》读懂了。

楚九辩看向秦枭,见对方也朝他看了过来。

不过只相视一瞬,两人便默契地移开了。

而其他人却不惊讶百里鸿能说出这番话,因为此前朝堂之上这小皇帝也会时不时说上几句,不过那些话一听就知道是秦枭教的。

幼帝与权臣,便是如此。

也不怪他们谁都想要坐上秦枭如今的位置,这跟直接做了皇帝有什么区别?

朝中气氛逐渐变得有些微妙。

王朋义也终于定了定心,态度比刚才更端正了些:“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

他与王致远的想法不完全一样,对于那个已经死了的堂弟王文赋,他也并不喜欢,甚至有些厌恶对方。

可他做不到眼睁睁看着对方死在自己面前还无动于衷。

自然,站在秦枭的立场上,对方这般做法完全没问题。

但站在王朋义的立场和私心,他却觉得秦枭的手段太过刚硬狠厉,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明明可以不用死人。

或许,这便是祖父总说他软弱的原因。

他确实心软,确实狠不下心针对外人,更狠不下心将家族亲人舍弃。

因此眼下的他心里是有气的,这才想要借着洪公公的事为难一下秦枭,却不想竟带出了“司礼监”这样的大事来。

因而此刻他那点想找茬的心都没了,彻底认真起来。

秦枭老神在在地坐着,视线扫过众人,将他们微妙的神情变化都看在眼里。

洪福站在龙椅旁,余光里能看到小皇帝模糊的身影。

小朋友第一次在朝堂上说了舅舅和先生没教过的话,有些紧张,如今被为难后下意识看向两人。

但楚九辩微垂着眼,秦枭也无动于衷,百里鸿当即明白这是两人要他自己发挥。

他们是在给他成长的机会!

百里鸿缓缓呼出口气,心里默念着“朕要强大起来,朕要保护大家”,然后才开口道:“有何不妥?”

“内廷与外廷素来互不相干,命洪福公公监督细盐买卖已是不妥,如何能再设立司礼监?”王朋义蹙眉道,“且自古以来就没有太监掌权的先例。”

礼部侍郎陆乔波也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太监乃刑余之人,便是奴才。若是让这些人掌权,岂不让人嘲笑我朝无人?朝廷颜面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