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栖身(第7/7页)
直到离“零号”开始分裂过去两天后,白泓羽才终于公布自己的答案。当着大家的面,她列出了细胞在整个分裂历程中,每个阶段存在的总细胞数:
1、2、3、5、7、11、13、17、19、23、29、31、37。
列完之后,白泓羽发现周围诸位居然毫无反应,这才明白原来生物学家们对数字几乎毫无敏感度。只有汪海成看得明白,只觉寒气上涌,他低声说道:
“质数序列。”
除去初始的单细胞“零号”,后面每次分裂结束,总细胞量都在质数序列上,这是一个精准设计好的流程。
白泓羽能发现这一点,并不是因为她比在座的大师们聪明,或者更精通数学,只是因为取巧。作为一个科幻爱好者,她读过太多与外星文明接触的东西。数学,特别是质数,是最无异议的首次联络信号。它用最小数据量传递着一个无可争议的信息:我们理解数学体系,我们是智能存在。
在这里,细胞用自己仅有的功能展现了它上面的超智能设计,告诉人类:成功了。
白泓羽让大家把细胞分成两个容器,因为她想不明白这些细胞是如何“知道”要怎么按质数序列分裂。如果把这些细胞当作一个机器,当然可以“设计”成分裂的数字,通过“开关”来控制分裂数量。但它们既然是独立的细胞,它们又怎么知道一共有多少个细胞存在呢?
它们彼此有通信手段吗?把它们分成两个容器,彼此隔离,它们是怎么知道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细胞,来按质数序列达成分裂目标呢?
培养室里有极高精度的信号监测天线,白泓羽查过了上面所有频带的监测情况,都像正常细胞一样,并没有特殊的通信信息,包括中微子手段。
了解得越多,这细胞的奇迹就越让她激动。
几经斟酌,她提出了一个更大胆的构想:
“如果消灭几个细胞,它们下次分裂会把数量补回来吗?”
连争论都没有,所有人仿佛都被催眠了一样。他们此刻怀着圣徒朝圣般的心情,不过摄住他们心智的不是信仰,而是好奇。他们分出三个细胞来,用激光直接蒸发掉。
下一次分裂的时候,几乎可以听到在场人们急促的心跳。一边三个细胞、一边四个细胞开始涌动的时候,全场彻底死寂下来,只有剧烈的心跳,然后是一位四十来岁的女学者晕倒在了地上。
41。
房间里除了心跳,安静得瘆人。所有人都明白,自己见证了第一次伟大接触的发生。不需要细胞的发育,不需要等会说话、有超能力的外星人爬出舱门,这个存在用几十个细胞就宣告了自己的存在,揭开了宇宙深邃的一角。
汪海成从屏幕上抬起头来,闻着房间里湿热的臭味。将近三天,这群人不眠不休,散发着各自的体臭,每个人深凹乌黑的眼眶里都透着逼人的神光,这些智慧之光被屏幕上几个看不清面目的球体死死吸住,无法脱离,就像吞噬一切的黑洞似的。
汪海成知道,拉绳子已经不可能停下来了。
他回头看着白泓羽,连续几天的熬夜并没有在她年轻的身上留下任何疲惫的印记,她盯着培养皿,眼睛里闪耀着摄人心魂的精光,梦想的火焰在瞳眸里肆意燃烧,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