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麻烦大了(第3/6页)
越来越多的西德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开始关注社会主义阵营方面是不是搞出什么好看的东西了。
就像是现在这样,安德鲁的大儿子熟练的把频道调整到东德频道。
而正好看到东德正在播放一个纪录片《被轰炸的战俘营》。大儿子停下了换台的手,回到沙发坐着。
安德鲁一家七口人要么坐在沙发上,要么坐在地毯上,大家都在看电视。
他们有些好奇东德那边正在放什么呢。
因为在标题过后,便是一阵悠扬的音乐。是传世名曲《斯卡布罗集市》的纯音乐版本。
而伴随着音乐展现的画面则是宁静流淌的河水和白雪未化的山峦。
在这片景色秀丽的地方有一片建筑,镜头慢慢的推进。这里有铁丝网和围墙,这里是战俘营。
安德鲁扬扬眉头:“嗯?监狱?我还以为是个音乐片,准备慢慢欣赏呢。”
他妻子反驳道:“你瞧标题是战俘营,这就是战俘营呗。”
妻子说得对,因为在画面下方有一行小字,表明这里是一片战俘营。
这里正是美军战俘营,而且还标注了位置。
安德鲁的大儿子猛地从沙发里跳起:“等等,等等。这个战俘营标注的位置不正是刚刚那个美军军事节目里说的那个吗?”
安德鲁一家仔细一看,嘿!
还真是啊!安德鲁猛地反应过来:“等等,刚刚电视里那个麦卡锡议员不是说这里是朝鲜的秘密兵工厂和高官疗养所吗?这里真的是战俘营啊?!”
安德鲁一家都不困了。
不仅他们一家都不困了,很多西德的民众也看到了东德的这个节目,他们也纷纷不困了。
而距离西德边界比较近的一些法国地区,也能接收到一些东德的电视信号。
所以一部分法国民众也看见了这个节目。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战俘营里生活的一面也慢慢展开了。
虽然说朝鲜人对战俘没有另一个时空中中国的碧瞳战俘营那么好。
这个战俘营里也出现过打骂俘虏的朝鲜战士。
但是因为配备了很多东北边防军的指导员和卫生员,所以这个战俘营也没有很差。
在加上当时蒋飞和姜山前去拍摄,大家还是尽可能的展现比较好的一面。
所以在画面上战俘们在空地上踢足球,一起跑步锻炼,一起拔河比赛的画面都有。
而这一段的音乐无缝切入《Caravan》。富有节奏的口哨声伴随着打击乐的律动感,与画面上战俘们充满活力的运动,让人忍不住跟着一起摆动身体。
安德鲁也吹起了口哨,模仿着《Caravan》的旋律,这可是一首正经的口哨神曲。
吹口哨不学《Caravan》就算是白吹了。律动的音乐,富有节奏的拍子,玩的开心的战俘,和帮着他们看病的中国卫生员等等。
这些画面是如此的和谐。
和谐到安德鲁不得不怀疑到:“这真的是战俘营?”
“是啊。感觉和假的一样啊。”安德鲁的二儿子也忍不住说道。
画面就这么进行下去,基本上是用字幕来为画面介绍。没有解说,只有音乐。
中间又切换了《Titoli》《For A Few Dollars More》。
画面里大家都很开心,加上欢快的音乐,让电视外的人也忍不住嘴角上扬。
尤其是镜头还拍摄了一些美军战俘之间互相整蛊的画面,那更是让人捧腹大笑。
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部纪录片的标题了,现在画面展现出来的和谐和美好更像是一部带音乐轻喜剧一般。
大家的精神都随着李锐的剪辑而变得放松而安详,一直到战俘们一起观看电影。
有的战俘整蛊前面的战俘,偷偷的把对方的椅子抽调,让人摔个大马趴的场景。
电视内一群美军战俘放声大笑,电视外一群观众也笑的前仰后合。
仿佛一切都可以这么美好的进行下去一样。
就在下一刻,音乐停止。空中传来尖锐的呼啸。
这年代经历过战争的人可太多了,几乎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在高呼:“轰炸机!”
伴随着尖锐的呼啸,落下来了一枚一枚的炸弹。
音乐停止,只余下炸弹轰炸。刚刚还很开心的众人,立刻被炸得人仰马翻。
纪录片到这里第一次出现人声,是惊恐的,是害怕的,是无助的。有人在高呼上帝保佑,有人在咒骂美军的轰炸,因为他们在轰炸自己的战俘。
还有人被炸得肠子都流了出来,无助的躺在地上悲哀的呼唤着妈妈。而画面上也适时的出现字幕,显示的时间和地点正是美军公布的轰炸地点,就是这个战俘营。
他们没有炸毁什么秘密兵工厂或是高官疗养所。
他们轰炸的是他们自己的战俘营。炸死的都是他们美国大兵。镜头在晃动,硝烟在弥漫,爆炸不断的传来,有人在哭喊有人在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