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都是相爷调教得好。”……(第3/8页)

翌日,太常寺礼乐落下帷幕,集英殿上金榜定音。

徐公公展诏,高声宣读三甲人选。“一甲第一名,谢少陵!”

谢少陵立于金榜之下,听闻自己高中状元,也不过略一挑眉,神色如常。

倒是一旁看榜的举子们纷纷侧目,这般荣宠加身,竟连半分喜色都不露?

元琢高坐御座,目光在谢少陵身上冷冷停留片刻,一个小小的状元,不过如此。

“赐金花乌纱、御马游街。”

“陛下。”

谢少陵突然躬身行礼,声音清朗,“臣斗胆,想用这些赏赐换一个恩典。”

殿中顿时一静。

元琢指尖在龙椅扶手上轻轻一叩:“哦?”

“臣想请陛下帮忙寻一个人。”谢少陵抬起头,眼中难得流露出一丝急切,“月前臣在和月楼偶遇一位梅姓公子,江南人士,与臣一见如故。”

徐公公忍不住咳了一声,低声问道:“谢状元可记得那位公子有何特征?”

谢少陵目光不动,“他左手写字,一手精绝颜体,世所罕有。”

稍顿一下,他似不经意地补充道:“字好看,人更好看。”

“谢卿倒是重情。”

元琢唇角微扬,并不在意他要找的人,他早就见过这天底下字写得最好,长得也最好的人了,“朕准了,徐伴伴,传旨让禁卫在京城细访。”

谢少陵闻言,当即郑重下拜:“臣谢陛下恩典。”

“陛下……”谢少陵忽然又道,声音里带着几分迟疑,“若寻到此人,臣斗胆请陛下再赐一恩。”

元琢挑眉:“哦?”

“臣想...”谢少陵难得露出几分赧然,轻咳道:“他若愿意,请陛下为臣与梅公子赐婚。”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大宸朝虽不乏好男风者,但多是权贵们私下豢养几个清秀小倌,藏在后院把玩。

即便是最荒唐的纨绔子弟,也断不会将这等事摆到明面上来。

若真有娶男子为妻的,那都是要被戳着脊梁骨骂一辈子的,不仅自己仕途尽毁,连带着家族都要蒙羞。

徐公公手中的拂尘“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怎么一个两个的都……

几位年迈的学士方才还在夸赞谢少陵文采无双,这会已经气得胡子直抖。

有个别甚至开始脸红脖子粗,快要晕厥,仿佛谢少陵这一句话就辱没了整个文坛清誉。

元琢眸光骤然发冷,“你可知这是何地?”

谢少陵神色坦然,不卑不亢地道:“这是集英殿,大宸最庄严之地,臣在此所言,字字肺腑。”

他抬眸直视天子,声音清朗:“臣非一时兴起,更非轻狂戏言,求陛下赐婚,正是因家父家母最重礼法,若无圣旨,断不会允准。”

“谢卿。”元琢指尖轻叩龙案,“你可知这道旨意若下,你的仕途……”

“臣知晓。”谢少陵毫不犹豫地打断,“臣寒窗十载,为的是辅佐明君,治国安邦,若因私情被黜,臣甘之如饴。”

元琢眸光微动,声音里带着几分意味深长:“朕准了,若寻到那位梅公子,而他亦愿意……”

殿内再次哗然。

礼部尚书直接跪倒在地:“陛下三思啊!这、这有违祖制!”

元琢猛然起身,龙袍的袖子冷冷拂过案几,“祖制?他们两情相悦,违了祖制又如何?”

徐公公连忙低头拾起落地的拂尘,心跳如擂鼓。

他最清楚,陛下这句话看似是替谢状元撑腰,实则……

谢少陵不给礼部尚书再劝的机会,深深叩首:“臣谢主隆恩。”

同一时刻,午门东侧。

董丹虞站在人群末尾,十七八岁的少年身形如新竹般挺拔,他下意识抿着唇,带着几分少年特有的倔强。

耳边还回荡着“谢少陵状元”的唱名声。

他本不敢妄想一甲之位,可当“探花郎董丹虞”五个字划破长空时,他整个人如遭雷击,僵在原地。

中了?

他猛地抬头,金榜上“董”字铁画银钩,墨迹森然,仿佛要刺穿他的眼眶。

“探花郎董丹虞!”

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撞击,指尖冰凉发麻。

董丹虞自幼活在父亲阴影下,人人只道他是“董太师的儿子”,可今日他凭自己站上了集英殿!

他转身就要去寻父亲旧部报喜,忽听身后一声轻唤:“董探花留步。”

回头见是个面白无须的小太监,笑得恭敬。

“徐公公有句话带给探花郎。”

小太监声音压得极低,“您这名次,是顾相从落卷堆里亲手捞出来的。”

董丹虞神色一僵,袖中拳头骤然握紧。

“原本这三甲里没您的名字。”小太监皮笑肉不笑,“是顾相在御前说您的好话,这三甲的榜上才能有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