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十里八乡都敲锣打鼓欢迎(第4/4页)

“比如防锈脂,在我们厂是基础的东西,但是要是大队没有,你怎么办?”

林巧枝:“……”

怎么会防锈脂都没有!

难道大队公社不买点防锈脂来保护柴油机和拖拉机吗?不是说很宝贝的吗?

但她反应很快。

王工既然这么问了,多半是真的有不少大队公社存在这种情况。

她说:“……弄点油抹一抹?也算是个替代。”

王柏强点头,又教她:“湖南这边农村比较常见的有桐油、茶籽油,这两种比较好,都是当地老传统手艺了,不会掺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又提醒了一些注意事项,和细节。

林巧枝赶紧拿小本本记。

这要是不记,下次要是忘了,就没有第一次教的时候和风细雨和耐心了,指不定就黑着脸劈头盖脸骂过来。

胡清和方子勤把资料搬上来,不敢造次,埋头苦学。

林巧枝学完这点小灶,也投入了这堆资料里,全都是关于丘陵山区和拖拉机技术的。

才下火车,就有当地大队公社的人来接。

这位公社干部姓张,是大队书记。

张书记热情地用拖拉机拖着他们往村里笃笃笃地跑,朴素大方地说:“这拖拉机可是吃油的,贵得很,也就是今天来接你们红旗农械厂技术员,我们公社才舍得用,要不然都是牛车拉嘞!”

牛车多好,吃草。

就是可惜,吃草的终究是比不上吃油的,铁牛一天能干的活可老大了去了。

“听说你们是造这个拖拉机的,有没有办法造一个吃草的铁牛出来?”开拖拉机的老汉大着胆子做梦。

也亏得拖拉机笃笃笃的声音大,给盖住了。

林巧枝他们在后面,就听到什么牛,吃草。

刘国友下车的时候给她介绍:“这公社是我联系的,他们这个公社十三个村,前头几个地形还行能用拖拉机,后面那些都是很典型丘陵山地的地貌。”

这会儿笃笃笃的声音停了,不需要大声喊才能听见了。

张书记先热情地请他们去大队公社吃饭,稍作休息。

吃饭的时候,大队部院子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多了两台拖拉机,还有十多台柴油机,每一台机器都围着人,少说两三人,多则六七人。

稍有不同的乡音相互交流着,江城所属省份和湖南紧邻,倒是听得懂。

待客的张书记几人不好意思的笑笑,一人走出去,虎着脸:“着急什么,人家客来了饭都没吃完,咱这湘乡哪有这样待客的道理?”说着走上前挥手撵人。

张书记赔笑:“乡亲们也是心里急,听说有红旗厂的技工来检修保养,这不,太激动了。”他说着给自己倒了一杯高粱酒,“这杯我干了。”

喝了,又想给王柏强倒。

王柏强不喝酒。

厂里严格要求所有高工不能喝酒,别人私底下喝不喝不知道,王柏强是不喝的。

他用手盖住杯口,“急人所急,不好让乡亲们等着,也吃的差不多了,咱就开始吧。”

他们一行人出来。

张书记给他们介绍,暗搓搓表示另外两台拖拉机是别的大队公社开过来的,他们大队就一台,然后又说有哪些柴油机是他们自己大队的。

总之,先修他们河湾大队的!

给林巧枝一行人介绍完面前的情况。

又热情的跟村民介绍:“这是江城红旗农械厂的技术人员,这次来咱们河湾大队,就是特地来帮我们解决困难的,大家鼓掌欢迎一下!”

啪啪啪的鼓掌声拍得热情又用力。

王柏强把拖拉机和柴油机按人头大概一分,然后说:“都去吧。”又使了个眼色,和老乡搞好关系,方便后续和当地老乡沟通交流,展开工作。

林巧枝分得三台柴油机。

她朝着最近的一台柴油机走过去,才走近,听到围着这台柴油机的人里,有个说:“还有女娃啊?”

然后转头朝王柏强的方向看。

估摸想张口试试看能不能换个人。

林巧枝戴上劳保手套,先一步堵住他的话:“你可别看不起女娃。”她目光落在这台柴油机上,“你这台柴油机,是不是老转速不稳,运转的时候里头有那种‘铛铛’的声音?而且吃劲儿越重,声音越明显。”

“你、你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