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举国震动(第4/6页)

眼下神明不就给他派任务了吗?

而且这任务实在对了他的胃口,他做起来简直干劲满满。

只是会有这么巧合的事吗?

大祭司想着开民智,宫中的楚太傅就提了科举和国学。

且这两位都是如今大宁颇有影响力的神明。

王其琛见过那位楚太傅,知道对方的声音和长相,而大祭司的声音与神明虚影,都与对方并不相像,所以他排除了这两为同一神明的可能性。

可他还是觉得,这两位神明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他不喜欢猜来猜去,想着问问,若是大祭司回答了更好,不回答也没关系。

于是,他便问道:“大祭司,属下有一个疑问,不知您可否解答?”

“何事?”

“您与宫中那位太傅楚九辩,可是旧识?”

楚九辩不意外他会问出这个问题,此前江朔野就问过,这俩都是很聪明的人,把“大祭司”和“楚太傅”联系起来太容易了。

便是司途昭翎,也只是碍于离北地太远,才没把“楚太傅”的神迹太当回事。

若是她进了京,见到了楚太傅,肯定也会有同样的疑问。

楚九辩不想一次又一次地回答,便道:“吾与圣星神君相伴而生,他此番下凡历劫,吾心中挂念,特来助他。此事可告知其他信徒,却不可叫神君知晓,切记。”

王其琛瞬间就提取到了所有重点。

这两位神明不仅认识,关系还特别好,好到要在一起活着才行。

且大祭司这个语气和行事风格,倒是有些像在守护着那位楚太傅。

王其琛脑中灵光一现,这两位神明不会是伴侣吧?!

他忙把这种念头压下去,擅自揣测神意可不太好。

不过大祭司的意思,应该是要他把这件事解释给其他能进神域的信徒们听,那等之后遇到江朔野以及其他他没见过的信徒,他就帮大祭司说一声。

这样大家也不会得罪了楚太傅。

离开神域之后,王其琛便立刻给自己手下的大儒名士们传了信儿,叫他们把科举和国子监的事传扬出去。

若是他们自己有心想要入朝,也可以先参考,进入国子监。

等之后秦枭和楚九辩废除了察举制,他们这些国子监门生便能有机会入仕为官了。

当然,这些大儒名仕有什么毛病,王其琛也一清二楚,他们定然会诟病“女子参考”这件事。

于是他在给他们的信中都苦口婆心劝了一番。

“你们中有不少人家里都有女儿,仔细想想女儿是不是比儿子更懂事听话?是不是有时候比儿子更有眼色更聪慧?”

“是不是有时候你们也会发出‘若是个儿子’就好了的感慨?”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你们还等什么?还犹豫什么?不想光耀门楣大权在握了吗?”

亏得这些大儒名仕都喜欢叫家中小辈读书启蒙,且所谓书香门第家的姑娘也定是满腹经纶,因此他们中确实有许多人家早就发现女儿比儿子更争气。

只是女子的身份,桎梏了她们的前程,只能沦为联姻的工具,利用价值不可谓不低。

眼下女子同男子一般有机会做官,有机会光耀门楣,他们说不心动是假的。

只是女子始终会嫁人,那便成了别家人......

王其琛信中便又说了:“入赘啊!这么优秀的女儿为什么要嫁人?便是一直留在家中也可,若是怕不成亲被诟病,那就寻个入赘婿,岂不美哉?”

他是句句往这些人心口处挠,便还真有许多人动了心思。

山东八贤郡。

大儒谈济四十出头年岁,清俊出尘,坐在后花园的凉亭中,望着满园青翠略略出神。

直至一温婉柔和的女声开口:“父亲安。”

谈济回神,侧头瞧见自己那亭亭玉立的小女儿谈雨竹,少女不过十四岁年纪,已经出落得格外温婉漂亮。

家中早从去年起就是媒人不断,但这孩子就是谁都瞧不上,一问就是想一辈子待在父母身边,不想嫁人。

夫妻俩此前生了三个儿子才得这么一个小女儿,从小便如珠如宝地护着。

且谈雨竹为人聪慧伶俐,又端庄温婉,继承了她母亲的美貌和性格,更继承了父亲的才华,每每论诗作对,她那三个兄长都甘拜下风。

便是聊起大宁局势,小姑娘也是侃侃而谈,言之有物,比她那三个兄长强得多。

别说是谈济,就是那三个兄长,也都时常感叹若小妹是个男子,定能光耀门楣。

只可惜,她是女子。

而如今,那机会来了。

谈济伸手招了招:“竹儿,来坐。”

谈雨竹便行至父亲对面的石凳上坐下,瞧见桌上的棋盘,便笑道:“父亲定是刚与严伯伯对弈呢,如何下了一般就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