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调停(第2/5页)
赵成垂眼站起身,抬指缓缓掀开面前素白的纱帘。
他一句话也没有说,甚至没有多余的表情。
只木然的站在那里,任宋洹之替他戴正了孝冠。
这一瞬,舅甥二人面目出奇的肖似。
面无表情,不发一语。
宋洹之退后数步,赵成越过他,率先走出大殿。
暴雨还在下。
闪电劈开浓黑的夜,照亮他干涩的眼睛。
那个软弱的流泪的孩童,永远留在了那一角漆黑的床帐之中。
走出来的这个,是大燕国君,江山新主。
**
眼见过了八月,许氏的肚子一日大似一日,行动越发的不便。
祝琰着人寻了几个稳妥有经验的嬷嬷摆在她院子里,负责照料她的起居。
妯娌二人在屋前的炕上坐着说话。
许氏摆弄着手里的小衣裳,赞祝琰身边的人手巧,“这样伶俐的丫头难得,二嫂嫂是会调理人的,瞧这针脚细密的,比针线上有几十年经验的妈妈还好。”
许氏说的是“霓裳”,祝琰今年从一众粗使里选上来的新婢子,上一年末,雪歌梦月都满了十八,眼看要荒废在她身边做了老姑娘,她便问了二人的意思,商量着要为她们送嫁。
雪歌和刘影是表兄妹,自小家里就有意撮合,刘影读过书考过秀才,原本是要脱籍自赎奔前程的,可惜命道不好,偏生老娘生了重病,不得已留在祝家继续为奴,跟祝家预支的五年月钱到现在还没还清。
既是身边得力的人,祝琰自不会亏待,刘影替她办过几件得力的大事,那会子她四面楚歌孤立无援,幸有刘影洛平他们几个替她奔走卖命。因此抹了刘影的欠债,替他和雪歌置办成亲后的居所,准他将来自赎,也愿意资助他在外做点小生意。
梦月相对就难了些,青梅竹马的亲事没有,身边也没有合意的人,祝琰不想随意撮合,去强迫她接受安排嫁人,既然不急,就留在身边多用几年。她给的嫁妆丰厚,梦月又是顶好的相貌人品,不怕将来没人愿意娶。
雪歌婚后进来服侍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她从一批粗使里留心选了几个人,叫梦月带在身边调理了一阵子。
霓裳幼时念过几年书,故乡在江南那边,从母亲手里学得一手好刺绣功夫。只是半途家道中落没法子,父亲在来北边找活计的路上遇难死了,母亲带着她和姐姐一道投奔舅舅,被黑心肝的舅舅舅母转手卖给了人牙子。
一开始注意到她,只是觉着奴婢里头叫这样精致名字的少见,略问了几句,见果然不是目不识丁的寻常丫头。也没着她改名换姓,仍准她用旧时的名字称呼。又见她一手女红了得,便安排她替将出嫁的书晴做了几件绣活。
时日长了,又见性情也好,便擢拔上来,提了二等,涨了月例,留在身边使唤。
许氏夸了两句,又转过脸去瞧霓裳的容貌。小姑娘十五六岁,正是鲜妍年纪,祝琰又对身边人舍得,赏的都是花红柳绿的新衣裳,瞧着喜气热闹,鲜亮娇美。
许氏叹了一声,对着衣裳上的刺绣默然不语。
祝琰知道她定是有话想说,摆摆手,命来向她请示下的嬷嬷退出去,又着梦月将屋里服侍的婢子们带到了外头。
“你如今身子重,将养身体才是要紧事。”她抚抚许氏的手背,轻言宽慰她。
许氏扬眉瞥她,“二嫂瞧出来了?”
祝琰抿嘴笑道:“你盯着霓裳一直瞧,别说我,连霓裳自己多半都瞧出来什么来了。”
许氏作讶然状道:“有这么明显?”
祝琰朝她推了推案几上摆着的那碗雪耳百合羹,“你想要霓裳,总不会是想她替你做绣活?”
许氏默了片刻,似乎有些挣扎,再三犹豫,方叹了口气,道:“既然嫂子瞧出来了,我也便不瞒您了。”
她面色微微泛红,压低了声音道:“我想给泽之,安排个房里人。”
祝琰一副了然模样,并不觉着意外,许氏的表现太明显,意图十分好猜。
只是她不明白,许氏跟宋泽之才新婚不久,怎么这么急切就安排上了通房侍妾?
“可是亲家太太说什么了?”祝琰想到自己,刚有孕的那阵子,每每回门,祝太太总是催她快把雪歌梦月开了脸正式摆在房里头。说她有孕不便,怕她留不住宋洹之的心和人,与其叫他在外头找,不如主动安排,承个贤名。丫头是自己身边的丫头,也约束得住,不怕她们心野了翻出什么浪来。
老一辈的人,总喜欢指点小辈做“贤妇”。当年祝琰自己是没听劝的,许氏这样的爽快性子,竟是会听长辈说教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