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调停
赵成记得那晚,雨下得很大。
他居住的宫殿空旷无当,风雨吹掀了窗棂,灌入呼啸的冷风。
明明已经是三月天,御花园里多数花都开了,前几日皇祖还温和笑着对他说,灾荒过后一直没闲暇带他和宫嫔们赏花游园,待皇太后今年的千秋节近了,就重新修整南苑,趁机阖宫一块儿去耽上两日。还特特打趣他,要他把他未来的小妻子一并带着。
赵成并不曾想,祖父的病势会发展的那样快。
他看起来平静、温和、健朗,时而考校他的学问,时而留他在清正殿里手谈一局,时而同他一并在御花园里走走。
那个这世上最尊贵威严的人,用尽全力托举他扶持他走了三年。
而今,也同旧时收养他的吴家阿爷一样,抛下他去了。
赵成从不认为自己的运气不好,虽是孤儿,却一直遇到真心疼爱他的人。
那个虽然穷困潦倒、食不果腹,但却甘愿为他找遍名医治病的阿爷。
那个孔武有力、身材魁梧,笑起来特别阳光爽朗的宋叔叔。
还有传说中暴虐弑子,实则慈爱仁德的祖父。
以及,对他无微不至、精心呵护的曾祖母……
他一直不缺乏爱的滋养,却总是难过,不能将每一个待他好的人,永永远远的留在身边。
是他的命太硬了么?
是注定这些在意他、他也在意的人,不能长久的陪伴在他身边?
阿爷死了。宋叔叔为了保护他被人谋害。
如今祖父病逝,而皇太后……也已经八十岁高龄,还能留在他身边多少年?
他不敢想,他好害怕,也好难过。
风呼呼的吹着,小太监连滚带爬的跟窗子做着斗争,怎么也关不严……
赵成坐在未点灯的高床上,抬手捂住苍白的脸。
他一贯不多言多语,但这一刻,不知为何,他想身边有个人,能陪他说说话。
殿门外宫人脚步匆匆来来去去,在各处屋檐上挂白幡。
寝殿一贯用的红烛排早已换成白色。
赵成不知在那里坐了有多久,沉默了有多久。
直到殿门被人从外,轻轻推开。
他没有抬头,却早已知道来人是谁。
他是皇太孙,是下一任天子,是江山主人。
没有人能不经通传,走入他的寝殿。
没有人能,也没有人敢。
来人脚步轻而缓,一步一步,不曾迟疑,径直寻到殿中,停在帐外。
簌地一声。
挂着白色绢麻的冠,被丢在面前的床脚。
“众位大人等候在清正殿外。”
这个声音,不急不徐,乍听去,仿佛不带丝毫情绪。
赵成松开捂在面上的手,缓缓抬眼望向面前的男人。
他的面容一如他的声线,冷淡得,瞧不出任何表情。
瞳仁幽深,叫人看不清,也猜不透。
这个也曾被他称作“宋叔叔”的人,和另一个“宋叔叔”一点也不一样。
他不爱笑,不爱说话,只默默然在他和另一个宋叔叔玩闹时,默默替他修好早已损坏的纸鸢。在他因病痛折磨浑浑噩噩半睡半醒间来来去去,无声送来温水、药材,和甜腻的零嘴。
他一句软和的话也不肯说,躲在君臣之别天地之渊的另一边,面无表情地做尽吃力不讨好的事。
在这样暴雨的夜里,在皇帝刚刚宾天,宫里乱作一团,他试图逃避、试图寻一隅舔舐不能痊愈的心伤,他冒天下之大不韪闯进紧闭的宫殿,用这样冰冷的语调,强迫他起身去履行他应有的职责。
赵成想不顾一切的扑向他。
想扑到他怀里大声的痛哭一场。
想像个寻常孩子一样,厮打吵嚷,无理取闹,吸引关怀和注目。
想尽情的发泄那些从来不曾哭诉过的委屈和不甘。
他还想,揪住面前人的衣襟质问,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的关心他。
为什么不认他呢?
他至亲之人。
他生母的手足。
他的舅父!
什么君君臣臣,什么身份权势,什么江山社稷。同他有什么关系?
他只想做个无忧无虑的快乐少年,只想自由自在的尽情玩耍。
他不想学四书,不想写策论,不想听那些令人昏昏欲睡的奏报,不想小小年纪就成婚……
可这一刻,望着这个人的眼睛。
他一个字都说不出口。
一如过去多年来,每一个他想离经叛道的瞬间。
他最终仍会掐熄心中那束不该燃起的火焰,回到他束手束脚的躯壳里,做一个让所有人放心满意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