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纷争(第7/7页)

这时,汪甲与汪乙,汪海成脑子里两个争吵不休的自我都陷入了沉默。如果地球文明作为投资想不到有什么收益,作为被掠夺的对象又不像是能回本,那构造体蓝图传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汪乙想到了什么,问汪甲:“你说,我们收到构造体信息的同时,不是也发现了两个戴森云吗?构造者会是这个戴森云的主人吗?”

“不好说。”汪甲回答,“离地球最近的那个戴森云有一千四百光年,假设他们从那里出发来地球,就算他们掌握了光速旅行的科技,也要用几千年时间。付出这么长时间的代价,要得到什么才算值得呢?就算是无线电通信,从一千四百光年以外发来地球,一次单向通信就要花掉小半个人类文明史,一个来回就用光了大半个人类文明史的时间。既然要这么长的时间,通信说什么才有意义呢?”

巨大的时空距离被光速上限所束缚,这让双向的通信失去了实际价值——三千年后,甚至连上次接收了什么信息、自己发出了什么信息,恐怕也不会还有人记得。

汪乙悻悻地说:“想不出来呢。在这么高的时间成本下,想不出怎样才能得到收益。”

所以我们的宇宙因为其时空尺度,给所有的智慧文明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即便是通信也很难获得收益。

人类在刚刚得到无线电技术和火箭技术的时候,也曾做出过向地外交流的尝试。美国发射过“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NASA也有过“SETI计划”,对外传输和尝试接收外星信息。但当时这些计划更多的是一种单纯的探索,而没有考虑收益的问题。

如果考虑收益的问题,单向的信息传输,应该怎么做呢?既然物质掠夺和消灭其他文明都是没有意义的,那如果是人类,我们要接收信息的对方做什么,才能让人类得到收益?

“我也这么觉得。”汪甲说,“动不动就成百上千光年尺度的宇宙,就算用光速上限的通信都很难考虑收益,更别说入侵什么的了。”

自己与自己的争辩进行了许久,也没有找到最后的答案,汪海成带着无数疑问倒在床上,昏昏地睡了过去。

在梦里,汪海成化身成若干个文明的舰队,朝各个方向驶去。他划过猎户座星云,掠过仙女座黑洞,看着麦哲伦星云的超新星在身后爆炸。他的航程无尽遥远,要花费两万地球年才能达到百分之九十的光速,其中有一万年时间在收集虚空中的暗能量,有质量的物质越接近光速,加速所需能量就呈指数级增大,那缓慢的加速和无比浩瀚的空间共同营造出难以忍受的漫长时间线来,一切都太慢了,太慢了。

先用无尽的时间来接近光速,然后在光速的限制下航行无尽的时间。千百光年的距离,耗尽子子孙孙无穷匮的航程。

光速是一切的屏障,是一切命运的守护者和终结者。

但是光速在加快。

这个念头飘进思维缝隙的时候,汪海成最开始没明白是什么意思。当它轻轻地从思维里滑了出去,过了几秒,汪甲跳了出来,在他耳边大喊:“光速在加快!”

被唤醒的汪乙也醒悟了过来,在他另一边耳朵喊道:“天啊,对啊光速,光速在加快!”

汪海成骤然醒悟。

“造父”在让光速加快,这浩瀚宇宙的屏障在消失。

他弹簧一样从床上惊醒过来,全身汗如雨下,整个人冷得无法控制地颤抖,好像一块正在融化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