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纷争(第5/7页)

人类能怎么利用构造体,这是汪海成之前没想过的问题。“摩西”的价值是明显的,但“造父”和“多莉”能做什么,汪海成一时还没想到。“造父”附近的光速变快了,这同样是一个超乎理解、能重构整个宇宙时空结构的现象。但是对于人类生活的低速宇宙来说,似乎找不到什么实际的用途。如果人类已经踏入了星际移民的超级文明阶段,它的价值可能就大不一样了,但现在还没有利用方式。

“多莉”就更找不到头绪了。这是什么东西?一个还不完善的生物复制机吗?

这时候,一个惊人的想法从他脑子里冒了出来:

重要的不是构造体对人类有什么用,而是它们对自己的创造者——“构造者”有什么用?

人类所能知道、能利用的效应可能只是构造体的副作用而已。那么它们的核心作用呢?构造者传来这些超微生物机器的蓝图,让人类制造出来,是想用这些构造体做什么?

群星工程的研究人员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研究构造体的效应上。这东西有太多谜题,黑壳的结构是什么?构造体的功能是怎么实现的?如果是超微机器,它们起效果的机械结构到底是什么样子?微观尺度是多大?除开外壳,那个看不见摸不着、没有任何电磁效应的内在是暗物质结构吗?如果是,那之前的普通物质是怎么转化成暗物质的?

这些谜题几乎可以无限地问下去,自然而然就占用了大家所有的精力。在任何一个问题都没有得到答案的时候,试图理解构造体的“目的”似乎是一件很荒诞的事情。

但思考这些荒诞的疑问,是从现实里暂时脱身,不去想那些糟心事的唯一办法。汪海成甚至害怕审查结束。所有东西血淋淋撕开过,展示过之后,他已经失去了面对的勇气,更不要说这些东西是否在白泓羽面前展示过——他连想到这种可能都心尖一颤,整个人触电一样缩进房间角落里。

想要从构造体的机理上去推导出构造体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面充满了谜团,人类可能连构造体运转机制的最基础理论原理都还没有摸到。这就像给罗马帝国的炼金术士送去一颗核弹,哪怕他想瞎了心,也猜不出这颗圆乎乎的小铁球能抹掉整个伟大的罗马城。

汪海成转换了自己的思路,与其从构造体的功能上去找线索,还不如干脆跳出对构造体所有的认知,直接思考“构造者”可能的目的。那个代号“构造者”的超然存在,把构造体蓝图传给人类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可能创造了地球生命,拥有完全超越人类理解的科技的存在想要得到的是什么?

自从人类发现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就开始想象外星生命的存在可能。对于外星生命的想象无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为和平而来”,探索和帮助人类;另一种则是“掠夺者”,准备消灭人类,掠夺地球资源。

构造者是哪一种呢?接受调查的汪海成锁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见不到其他人,他只能跟自己争吵,就像和自己下棋一样,一人化身为二,争论不休。

汪甲说:“构造者当然是为和平而来的。构造体的蓝图是它送来的,它为人类送上超越我们理解的东西,这一定会让地球科技得到飞跃。这样看来,它肯定是无私的朋友。”

汪乙反驳:“怎么会有这么天真的想法呢?你稍微想一想,一种会单纯无私帮助别人的外星文明虽然听起来美好,但它可能存在吗?”

汪甲问:“为什么不可能呢?”

汪乙冷笑,“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啊,我们学过一样的数学,你再想想。和物种一样,任何一个长期存在的文明都不会彻底无私,它的收益必须是大于自己付出的,否则必然会灭亡。所有物种的‘无私’行为在长期来说都是一种投资,最后都必将得到回报,否则,这种行为一定会被进化淘汰。”

汪甲思考了很久,问自己的镜像体:“如果按你所说,构造者在进行投资的话,那它对地球这个投资的预期收益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让得意扬扬的汪乙哑了火。汪海成的双生镜像沉默了很久,等终于开口时,这次却换了跑道:“所以,构造者不会是为和平而来,它是一个掠夺者。”

汪甲大笑:“真奇怪,我居然会相信掠夺者这种构想,我也有这么幼稚的一面啊。”

汪乙怒道:“幼稚?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只用两句话就可以证明文明一定会对外掠夺。”

汪甲好整以暇,“请。”

汪乙道:“第一,文明对资源的需求是爆发性指数增长的。第二,文明家园包括恒星在内的所有资源无论多少,迟早会被资源需求所超越。所以,文明必然选择对外掠夺。简单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