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谁是二柱(第3/3页)
有志者,总会找到机会出人头地的。
滨州,大土村,十几家凑在一起烤火,共看天幕:
“二柱二柱,说不定这个就是你,你真不去官府啊,万一成了呢!”
面对邻里的劝说,王二柱搓了搓手,手上是做木工留下的茧子,声音带着丝憨厚,道:“不了婶子,那么多二柱,未必是我,何况我什么都不会,朝廷不缺人的。”
“哎呀你真的是,你这不是死心眼吗?!”
王二柱只笑笑,不再多说了,婶子和邻居见状没意思,也只能与二柱他爹娘说起诸多二柱来。
王二柱默默抬头,一片嘈杂中,只看字,接收的讯息反倒是快一点。
任何一个二柱,得太子重视教导,成就都不会差,所以,他是不是天幕中的二柱,其实根本不重要。
他已经享受了名为“二柱”的福利了,他因名字得村里重视,得村学重视,得老师重视,拜入了墨家门下,这就已经很好了,贪多不足,反倒不妙。
【而二柱,也是第一个纯靠技术,不靠四书五经,闯入北辰殿,位列工部左侍郎的三品官员。】
各地,仅存的墨家弟子,纷纷大笑,就是就是,不靠四书五经也能当大官哈哈哈,重点不是当大官,而是站在了诸多靠四书五经入朝堂的儒家弟子之上,还有比这,更让墨家感到畅快的吗?
【与鉴正堂师兄弟们的早早步入仕途不同,早期的二柱,并没有被鹤仙安排进工部,而是和一群匠人待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最开始,二柱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读过书的匠人”,而非官吏。】
墨家表示,这就是他们墨家失散多年的亲弟子!
技术,也是需要理论,需要学识去支撑,去总结,去改进,去传承的。
而天幕中的二柱,读过书,却能沉下心,认清自己为匠人,不浮躁,不自傲,天生的墨家弟子。
【在楚王的暖房被弹劾,被没收后,二柱收到了自鉴正堂毕业后,他自己的第一个大课题——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