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谁是二柱(第2/3页)

【而这,也绝非一代人的功绩。

黄湘生一生都在埋头研究肉猪的育种改良,并将这些经验进行总结,传递给后人,经过他们一代又一代的不懈的坚持,夯实地基,才逐步有了今天,饭桌上习以为常的肉食。

也因为常见,所以当成了理所应当,但历史无声,却又有回声,闪闪发亮的光芒,也不会被掩盖,一直在绽放,只等有心人去探寻。】

“辽东那地儿竟然还有这么重要的白猪。”

“边防更要加重了!”

毕竟辽东那里也不安生,而要有稳定的辽东白猪的进献,就要保证辽东绝对的安稳。

“说到底,还是得迟早定中洲,做什么都才方便。”

弘德帝果真眼光长远!

“看样子,白猪相较于黑猪,更适合圈养。”

“外藩也有白猪,这阿婆主怎么不放出来是哪儿的外藩?”

“虽然老朽也想吃白食,但好歹人家给了解题思路了,总不能什么都想着靠天幕喂到嘴边吧?”

“切,你就不想?”

“……”

【饮食习惯上,也因为鹤仙身为皇帝,对育种肉猪的态度,加之劁猪技术的大力推广,民间在养猪上,虽然不能做到效仿宫中的用度,但仍旧能减少不少腥味,提高肉质,从而逐步提高百姓的幸福度。

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民间食猪肉,愈发的普遍,对于钱权阶层而言,也能做到猪肉不“贱”,毕竟,皇帝都在吃,他们又有什么可挑的?

要说挑剔,那就是往肉质上面挑了,国人嘛,谁还不好一口吃的了?】

“话虽如此,可最前面不还说了《礼记》……”

“闭嘴吧!”有学堂的学生直愣愣开口,先生赶紧呵斥,让学生不许再往下说,什么礼制,什么贵贱,还不都是皇帝说了算?

何况这等利于民生之事,谁会傻了出来找不自在?

果然,还没入仕的学子,的确不适合参与政事,被人卖了都还帮人数钱呢!

【而且说真的,猪真的不挑食,好像什么都能吃,什么滕啊叶啊菜啊的,给它什么吃什么,还皮实肉多,太适合与人类做好朋友了!】

好……朋友?

吃到肚子里的……好朋友?

“是后世人的精神状态不妙,还是这个阿婆主本人的问题?”

他们很是好奇。

【就像现在,一般说起买肉,就是默认猪肉,像牛肉羊肉之类的,就要单独点出来,有时候甚至菜都比肉贵,就说现在猪肉寻不寻常吧。

大家也可以说说喜欢猪肉怎么做,打在屏幕上哈,阿婆主就喜欢红烧肉,回锅肉,卤肉,啊……好像是肉就喜欢……】

“怎么打?”

“打在屏幕?这天幕这么高,怎么打?”

东宁省,有人拉开弓箭咻的一声射向天幕,无事发生。

“这天幕也会乱说!”

“这什么阿婆主,也不见得是个富人,天天吃肉,肉有什么好吃的……你,你们这么看着我看嘛?”

【好啦,简单说完猪肉的变革,我们再来到另一个领域,让我们将视线,聚焦在工科大佬王子英身上。】

王克两眼瞬间发光,转瞬有有些迟疑,姓王?他家的吗?子英,他们这两三代,好像没这个字辈……

【说起王子英,大家可能有点陌生,其实子英是鹤仙给取的字,人家原名王二柱,就是黄河案中送万民血书的那位,后来留在了宁王府鉴正堂学习。

二柱这个名字是其父母最后留给他的念想,自然不会舍弃。

弱冠之年,鹤仙给他取字子英,虽说他自己不嫌弃二柱这个名字,也一直对外王二柱王子英,但记录在史书上,史官还是默认了鹤仙给取的字。】

“陛下恕罪,太子殿下恕罪,臣有赖君恩,至今未能确认王二柱其人。”

绣衣卫指挥使立马告罪,若是王二柱普通就罢了,偏偏如今看来,是个人才,那就不一样了。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名字不需要什么内涵,顺口一点,玄学方面有助于孩子能立住一点,也就事了,就像二柱,柱子嘛,一看就能立住不容易早夭。

哪怕是划定了区域在山东黄泛区……区域很小吗?不小了,重名的也太多了。

何况村子里,猛然多出几个二柱,谁又能说得清?

所以镖局出身的许本能轻易找到,但是王二柱,仅凭一个名字,要实打实确认其人,太难了。

元泰帝却道:“不怪你,知道了方向,大梁总不至于找不到人才,太子如何看?”

姜衡也道:“天机本就难得,何必事事强求,且若是成就能换一家人平安,他未必不愿。”

且天幕降世,天幕中的汉字虽然是简化的,但那也是字,真正的聪明人,就算没有钱读书,也早就趁机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