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青春作赋(第2/9页)

叶氏心中一懔,周氏是什么意思?她略欠一欠身子,说道:“老爷仙去之后,我本应马上带着克己回来的,可是其时川中还是夏王明玉珍的天下,路途不通,因此只好留在苏州。洪武四年明玉珍献土投诚,我们在苏州也得到了消息。不过恰逢高启先生弃官回乡,在青丘设账授徒;老爷生前与高先生是至交好友,对高先生的才学极为推崇,高先生也很喜欢克己,破例做了克己的启蒙之师。为克己的学业着想,我便自作主张继续留在苏州了。”

周氏冷冷哼了一声:“你为克己选的好老师,居然会犯下大逆之罪,将来克己的前途只怕都会受连累。”

叶氏抬起眼来看着她:“我是按老爷生前的意思办的。高先生向来被称为当今诗人之魁,海内文士无不仰视他为泰山北斗,我一个妇道人家,又能知道些什么内情?自然以为克己能有这样的启蒙之师是莫大的荣幸了。至于后来的变故,又岂是我能够预知的?至于对克己的前途是否会有连累,现在说这个,不但为时过早,只怕老爷也不会高兴,毕竟这个老师也是老爷挑选的。”

叶氏外表斯文,口齿却这般伶俐,暗藏锋芒,周氏只得停一停才转过话头说道:“这么说倒是我错怪妹子了。我不过是见妹子这般年轻,如今李家又比不得从前,不忍心委屈你过清苦日子。克己是老爷的亲骨肉,是李家的独苗,我当然不会难为他,还要好好地栽培他读书进学,你尽可放心。前些天来说亲的人我都看过了,都是上上之选,任拣一个,都强似在我手中过一辈子。唉,你这么年轻,就不要委屈自己了,好好去吧。”

叶氏一言不发,下唇都咬白了。站在她身边的克己至此也已明白发生的事情,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他并没有冲出来为母亲辩护,只是紧紧地盯着周氏,握紧了拳头,他的神情,就如一头正在等候时机猛扑出去撕咬猎物的小豹子,令得周氏不自在地别开了头。

叶氏回过头低声道:“克己,不要冲动。”

克己垂下了目光。

叶氏这才站起身,忽地从怀里抽出一柄利剪,一边将头发打开。众人吓了一跳,忙来抢夺。幸得她头发浓密,一时绞不透,尚能够重挽发髻。克己抱住她,一脸的泪,低声连叫“姆妈”。叶氏轻轻地道:“十年之前,我服侍老爷服下冰毒时,便已在老爷面前发下了誓愿,剪不剪发,又有什么区别?不剪发,只不过为了方便照顾克己罢了。太太,你又何苦一定要逼我呢?”

周氏一时说不出话来。她没有料到叶氏的性子这般刚烈。

门外报道叶氏的堂兄叶知秋求见。一屋人都怔住了。但又不能不请进。

来人黑瘦矮小,高额深目,面颊狭长,极是丑怪,唯有一部长须,黑亮飘洒,尚有几分文士气味。他著一身青布长衫,背着雨伞包裹,风尘仆仆。见过礼,道:“在下叶知秋,排行第七,十五年前我们家遭到兵乱,家人失散,去年好不容易访到采薇妹子在苏州,可惜晚到了一步,只好一路追赶,如今总算找到采薇妹子,也可告慰叔父亡灵了。”

叶氏眼里满噙着泪,若喜若悲,低下头施个礼道:“七哥。”

叶知秋忙道:“不必这样,不必这样。你是跟我回老家,还是——”

周氏眼睛一亮,但叶氏道:“我不想离开青城。除了苏州,青城是我们唯一能呆的地方。”

叶知秋叹口气,道:“还好我早做了准备,今天上午在城东荷叶村买了四十亩田,就为这才来晚了一步,瞧你,头发都绞掉了,再晚一点,还不知会出什么事。”

他转过身看着大家:“就这样定了,今天晚上我们就搬去荷叶村。反正老家也没什么人了,我就住下来帮采薇管管家事。”

他安静平和的神态下,透着股严厉的咄咄逼人之气,没有人敢有异议。叶氏却仿佛早已料到这结果,脸上始终带着那种若喜若悲的神色。

荷叶村甚是偏僻,但也有四、五十户人家,一群少年人,都与李克己差不多大,一个冬天下来,不论怎样也都混熟了。开春后,克己上午跟叶知秋念书,下午叶知秋要料理家事,他便溜出去与同村少年游玩,下水捕鱼上树捉鸟,无所不至无所不为,少年心性,毕竟难改。叶知秋明知他的行径,但笑而不言,只督促他的学业。晚间还要上一个时辰的晚课。回内院后,叶氏虽佛前对经,总让克己将一天的书念给她听。她读书不多,但记性极好,往往一两遍后便已记住,克己再背时,稍有错漏,已然知晓,不是喝斥就是责罚。第二天上学时,叶知秋少不了要先检查一番克己身上的伤痕,一边啧啧叹道:“也亏你姆妈这么下得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