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是亚运会吗(第2/2页)

亚洲运动会的层次显然更高,应该比苏联的全国运动会层次更高。所以老两口看着海报忍不住问道:“丹,我们会去看一两场比赛吗?”

葛丹有些挠头,他之前没考虑亚运会啊。他没太关注这个事情。只想着回国之后带着一家在北京、天津附近转转玩玩个五天七天的,然后在回老家。

但是亚运会诶!恰逢其会,来都来北京了,要是不去看看,好像说不过去啊。葛丹觉得要想一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弄到几张票,看看比赛。

而除了亚运会之外,葛丹和一家人出了北京机场,坐上接驳大巴前往北京市区的时候。葛丹和卓雅也瞪大了眼睛,六年多没来,北京的发展变化翻天覆地。

之前葛丹经过北京的时候就觉得北京是个繁华的大城市了,但是今天给他的感觉就不仅仅是繁华了。

而是非常繁华了。

这辆接驳大巴上除了坐了他们之外,还坐了一些从东南亚其他国家来的旅客。看起来他们也是赶来看亚运会的。

当接驳大巴行驶到北京建国门外附近的时候,一桩桩的高楼拔地而起。

这是北京新规划的商业中心。因为现在中国的国际贸易多了,了需要各种办事处、写字楼了。还有为了应对亚运会以及北京未来会承办的各种国际项目。

而且还需要更多的科技研发机构等等。北京传统的老城区无法容纳这些。所以北京扩建是势在必行的。

毕竟国际贸易要和北京驻扎的各种使领馆打交道。

建国门外就建成了北京目前规模最大的商业中心。

其中见过门外最高的大楼是建外国际贸易大楼,高度超过了两百三十米。已经是目前亚洲第一高楼。

而在建国门外的这片商业中心,百米之上的高楼并不孤单。它们树立成林。

高楼大厦能不能代表文明的程度?也许不完全能,但至少能让人感觉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技术实力。

葛丹也是惊讶于建国门外这片高楼,但是让他更高兴和自豪的则是车上那些明显来自东南亚的游客们,他们脸上露出来的那种震惊之色。

莫名的,葛丹觉得有点自豪。因为这样的高楼片区,即便是在莫斯科也罕见。

尤其是现在北京的路上汽车不在罕见,路上的行人也不全是在骑着自行车了。

当一辆辆微型车和小型轿车穿梭在北京的街头时,有来自东南亚的游客用半熟不白的普通话说道:“北京不愧是中国的首都,有这么多开车的官员啊。”

接驳大巴里的售票大姐听到这话忍不住开口道:“这路上跑的昌河微型车一般都是小老百姓开的。我老公下个月也准备买一辆呢。”

大姐这话一出口,两个年轻的东南亚旅客显露出吃惊的表情,售票员大姐都能买汽车吗?这是什么家庭啊?!

也许是看出了这俩旅客的表情,售票员大姐不无自豪的说道:“嗨,这是昌河的北斗星汽车,才卖一万一千块。夫妻俩要是没有孩子,在咱这存个两到三年的钱也就买了。”

售票员大姐说完,眼神中不自觉的流露出一丝【你们真没见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