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凌空
现在的新中国也是开了民航线路了。也就是最近两年开的。
不在像是从前,飞机只是高层领导人专享的东西了。因为现在的中国,已经越来越需要更快的交通工具了。
其实从建国的时候,新中国就开始着手研究飞机和运输机。除了空军和战略考量之外,也有中央高层的战略规划。
当时主席就说过,交通工具以后肯定是越快越好。中国国土面积这么大,仅仅依靠在地上靠轮子跑的东西可不行哦。
元时空之中,新中国不是没有发力搞运输机建设。奈何科研水平不够、基础材料不够,当然最重要的是没有钱。
所以元时空之中一些重大的运输机项目被迫下马。
本时空之中这种情况就要好多了。毕竟李锐带着网咖来了这么多年,狙击了那么多原本应该是欧美发展的产业,打了一波波的时间差。在产业红利上,本时空的中国是吃到了。
尤其是五年前南海舰队走了一遭之后,南洋地区就平静了很多中国推进的各项开发也都很顺利。
比如说之前一直搞不定的印尼合作开采矿产等等。而且和其他南洋国家的商业动作也加深了。
现在中国的企业已经慢慢有向全世界伸出触角的感觉了。所以这也催生了中国需要一个民航公司的需求。
而大运输机也一直是本时空之中新中国一直在啃的骨头。
而苏联也是需要一个可靠的大型运输机。所以,中苏一起联合研发了很多年。前两年才定型了一款新的大型运输机。中国这边命名为运9。不过和元时空之中的运9相比,已经是魔改型了。
性能接近元时空之中的运10,当然是没有经历过放卫星说空话搞这种不切实际要求的最早原始版运10。没有那些夸张的性能和不附和生产技术常识的技术指标等等。
不是那个什么要搞短距离起降,超大载重量,甚至还要上啥垂直起降技术的不合理版运10。
可能唯一比较差的就是发动机一般。这个一般指的是经济适用性的一般。发动机是才用了苏联的方案。有些费油,寿命也短点,维护间隔也短了一点。
准确来讲本时空的运9就是有个比元时空运9强不少,但是比运10弱不少的飞机。光看纸面参数的话比现在的美国的波音747那更是弱很多了。但至少是有了。
不过对于中国和苏联来说,能有这样一台多用途运输机就不错了。这一台飞机苏联出了大力气,他们总是想要在一切上都和美国争一争。
苏联轰炸机很强,但是客运飞机就是一坨。
现在依托于运9平台,终于是能生产一些正儿八经的客机了。
至少对于葛丹他们一家来说这是好事。中国民航不仅仅有一些从苏联采购来的客机(只是能坐,但是完全谈不上飞行体验),也有那么几架运9改装的客机。而葛丹他们一家买的票就是运9客机的。
在经历了机场的排队、安检、值机等一系列的流程之中。葛丹一家终于可以上飞机了。
对于葛丹全家人来说坐飞机都是一种新奇的体验,因为没有人坐过啊。
卓雅和葛丹上了飞机之后都有些好奇的东张西望上下打量。他们五岁的女儿葛诗就更是好奇了,她好奇的到处摸摸。
“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个是干什么的呀?!”
五岁的小姑娘长的可灵了,中苏混血的她长的和个漂亮的精灵小公主一样。
最关键的是这个小家伙中俄双语切换着说话,居然没多少生涩的感觉。
在飞机上服务的空乘人员都惊了。因为现在中苏结婚的人很少很少,葛丹当年结婚的事情都上过报纸。所以像是小葛诗这样漂亮的混血宝宝就更少了。
女空乘人员很喜欢这个混血小宝宝。因为她会甜甜的叫人家姐姐。女空乘忍不住把自己兜里的糖都给这个小宝宝了。
至于卓雅的父母,只能说老爹还是有一些见识的。他不一定坐过,但是肯定见过苏联的运输机和运输机内部。
他很自然的就把运9和苏联的运输机相比较了起来。
“这飞机看着挺软的啊。这些座椅都是皮沙发呢。不是铁板凳,真好。我还以为要坐木板凳去北京呢。”老丈人笑着说道。
飞机上的空乘人员都是懂中俄双语的,听到老丈人的话,一名女空乘直接笑了出来:“这位老同志您可真会开玩笑。好几千公里呢,要是坐铁板等,那腰可就废了。”
卓雅老爹刚想要吹牛自己年轻打仗时如何如何,还好老丈夫母娘捂住了自己老伴的破嘴:“好了,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别说了,你的破故事讲了一千零一遍了。”
卓雅老爹气的吹胡子胡瞪眼,但是面对老伴也不能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