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点小小的震撼

昌河汽车厂生产的北斗星汽车在元时空之中也很有名。

属于元时空80后的一代经典回忆了。元时空后世的80后,小时候家里要是能有一台昌河北斗星,说出去在同学那边都很有面子。

虽然说同时期还有比北斗星更好的普桑、神龙富康、三箱夏利等等其他汽车。

但是北斗星已经是很多人能接触的天花板了。虽然说北斗星有很多很多的劣势,比如说低配版北斗星没有空调,低功率版北斗星满载爬坡爬不动(尤其是夏天开空调时),要下来一到两人走路。

还有避震性能不好,过颠簸路面就像是在做肾结石的碎石治疗一样。

还有空间没那么宽敞,个头大的人坐进去会比较憋屈,以及安全性能一般等等问题。

以及车漆质量一般,方向盘转起来不够省力,车门绞牙时间长了会咯吱咯吱的响,摇起玻璃的手把还会生涩卡住……

要说北斗星,那问题有一大堆!但它依旧是那个年代中国人触手可及的最像样最实惠的一台家用小车。大家买得起开的上。

元时空之中是这样,本时空之中依旧是这样。本时空之中日本革命解放了之后,新中国就和新日本做好了各种交流。

日本也需要搞汽车产业,而且他们的工业技术底子不错。

李锐直接让网咖拿出了元时空后世日本流行的Kcar资料来。所谓的Kcar就是日本为了满足日本国内人民用车需求,但是又节约生产成本用车成本搞出来的微型车。

排量一般在0.66升左右,长度只有常规三箱轿车的三分之二到一半。车重也在一吨以内。

是一种超省油,超节约生产资料的车型。

这种车型在中国的代表作就是北斗星。

刚好本时空之中的新中国也需要大量的微型汽车。所以中日一起搞一搞。有现成的技术资料,搞这种汽车并不难。

所以北斗星车型比元时空之中提早十几年出现了。

现在成为了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一种车型。当然比北斗星便宜的车型也有。比如说昌河、上汽、广汽生产的各种面包车。微面只要一万块,比北斗星还便宜一千。能坐七人的大面包车要一万五,比北斗星贵四千。

但是面包车始终是太像干活的车了,老百姓要是买私家车,还是想要买一台看上去不像是单位拉货的车。

而那两个年轻的东南亚游客听着售票员大姐这么说,他们也都是面面相觑,不敢相信的模样。

“啊,这么便宜的嘛?为什么我们大马的汽车还很贵啊。我家都买不起诶。我爸超喜欢(中)国货的,也没见他能买到。”那个二十出头的游客碎碎念道。

“你们是马来西亚来的华人啊?”

“对啊。”

听到他们是大马来的华人,售票员大姐明显热情了很多,她开口说道:“不好买的,北斗星现在我们国内买的都要排队等货。肯定就没有出口到马来西亚了。不过我老公去打听过,听说是汽车产能要增加了,过两年产量就上来了。到时候马来西亚就能买得到了。”

对于马来的游客来说,这算是个好消息。家里有钱让两个年轻人从马来坐飞机来北京,然后观看亚运会在北京旅游玩耍,可以看得出这样的年轻人的家庭条件在马来是很不错的。

而这俩年轻人一男一女,刚好还是一对情侣。男的在马来那边属于峇峇(baba),女的属于娘惹。也就是华人和当地马来人婚育后生下的孩子。

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可能归属于马来人比较合适。但是这一对青年情侣明显是对中华文化圈更有归属感。

虽然普通话口音浓重说的不太清楚,但是汉字认得很全。比国内一般的初中生识字量还要大。

而且从他们的名字上就能看出来,男的叫做李庆华,女的叫做杨妙莲。名字取得非常中国化,完全没有南洋的特征。

他们就坐在葛丹一家后面的位置,当小葛诗探头露出一双大眼睛打量他们的时候。杨妙莲被她鬼鬼祟祟的样子给逗笑了。

而更巧的是,他们定了同一家酒店。就在建国门外的一家涉外酒店。

现在一般的招待所是没有接待外国游客的资质的。

在这家涉外酒店距离贸易中心大楼不远,在一幢三十五层高的建筑里。

这一整栋建筑都是酒店的。因为现在来北京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而且大多数都是因为商贸和政治之类的公事来的。所以建国门外的这一栋酒店就成为了规模最大的涉外酒店了。

葛丹一家和这俩来旅游的大马华人也是点点头,毕竟都碰到了。

而在办理的入住,服务员在给大家解释酒店的基础设施的时候。

前台服务员还特别提了一句:“本酒店顾客可以凭借房卡,前往位于酒店八楼的网咖免费上网两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