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旅行与书(第2/2页)

最开始【鞍钢宪法】是李锐主持下,在其管理下的文化产业、出版产业等率先推广。就在李锐整顿上海文娱产业的一年后,【鞍钢宪法】已经展现出了一些成果。

而接下去则是将这管理办法推广到全国去。并且李锐作为文化和教育的一把手,需要将这种办法告知给天下所有。

让人明白什么是先进,什么是落后。苏联的马钢宪法一长制显然并不是一个多么符合中国国情的玩意儿。

一长制最后出现的可怕问题在元时空后世也深深给李锐上过课。

元时空中,前苏联最大拖拉机厂同时也是全世界最大拖拉机厂,被厂长以及少数领导以不到一百万美元的贱卖给了美国公司。那可是一个拥有职工近四万人,年产拖拉机、起重机、铲车等大中小型机械设备约一万台的巨型企业啊!

而诞生在中国土地上的贱卖国有资产的问题都不必多说了。李锐听说过一个故事,九十年代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高高兴兴的放学回家,因为家里今天买了难得的排骨吃。女孩很久没有吃到肉了。

因为工厂很长时间没给她爸妈发工资了。家里天天都是白菜、萝卜。那天女孩和父母吃了好多排骨,吃的很满足,然后这一家人第二天再也没有醒来。

因为她的父母把家里最后的钱买了一份排骨和一包老鼠药。

每每想到故事里的那个女孩可能和自己是差不多大的同龄人,李锐就觉得心里憋着一口气喘不上来。

开历史倒车,这种事情李锐是坚决不允许在发生在这片大地上了。

他觉得这也是自己回来这个时空的重要意义。他憋着这股劲奋力向前。

而所有网咖里的技术员们也憋着一股劲。这股劲不是简单的为了让中国变成帝国列强,而是为了让国家强大,有朝一日实现共产主义,最终能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的劲。

所以功德林的学员们的旅游是一场上课,他们去了城市,去了工厂,最后也去了农村。

他们在感慨着中国大地的变化。

这一场旅行,等他们再次回到功德林的时候,会发出更多的想法。

而和他们一样,感叹着中国变化的还有另一人。

陕西,延安。

海明威坐在大石头上,叼着烟斗的他做在大石头上,钢笔在笔记本上留下一行行字迹。

最后他吐出一个烟圈,在笔记本最后一页最后一行文字的结尾处,画下了一个句号。

“写完了,终于写完了。”海明威收起笔记本,他抬头看向身后的一座高塔。

“这里不是意大利,你也不是比萨斜塔,但是你给我的灵感是一样的。”海明威对着高塔竖起大拇指。

同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

他将笔记本第一页翻开,点点刷刷写下一个题目:《东方良医》。

“走吧,小王。我们去见见我们许久没见的老朋友吧。”海明威笑着招呼着跟了自己许多年的翻译。

“去看看我们的羊皮袄医生,和他的病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