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旅行与书
“这个地方呢,可以放一张桌子。四人桌就好了。”
“这个地方打一张大床,过两年要是有孩子了,可以在这里在打一个小床。孩子可以和我们一起睡到六岁。那个时候应该可以申请一个更大的房子了。”
这个地方还能在放一张柜子。我上次去我们车间主任家做客。他们家打了一个五斗柜,上面再放一个电视机看着可气派了。咱们家也可以放这个。阿兰,这里这面白墙你说挂什么好呢?”
小两口在家里商量着如何装点他们未来的居所,脸上的笑容和语气中的满意是做不得假的。
黄维能感受到那种真诚。其实作为曾经的国府将军,黄维最开始来这个小区,看着魏兰和赵春来有可能是演员。因为国府最擅长做这种事情了。
国府搞这种表演,或者说中国(乃至全世界政府)搞这种表面功夫都是搞得很有经验的。
就不说那个传说中不知真假的隋炀帝让人用丝绸把柳树都装扮起来的传说故事了。就说个黄维自己知道的。
当年日本投降之后,国府为了宣传抗战胜利后的美好生活,搞了摄像机拍了一段南京市民抢购盐水鸭和烤鸭的片段。
那大排长龙,一买就好几只的场面简直比元时空后世还夸张。弄得好像盐水鸭子和烤鸭子不要钱一样。
而且还不是一家鸭子店生意这么好,而是所有鸭子店都生意这么好。还有卖点心的、葱油饼的各种店铺门前都大排长龙,所有人都吃的油光满面的样子。
光看这一个片段,甚至有一种恍惚间中华民国已经全民奔小康的错觉了。连街边拉车的车夫都能一手葱油饼,一手烤鸭腿,边吃鸭子边吃饼了。
但是黄维知道,这是扯淡。
要是国府当年有这么好,大家都有这么好的伙食,家家户户都能一个星期吃得起一只盐水鸭,车夫午饭都能买一个鸭腿配葱油饼吃,那马列党的军队还能推翻的了老头子(蒋光头)的统治?扯淡呢!
黄维甚至都不知道当年国府拍这样纪录片的目的是为什么。这到底是给谁看的?老百姓能信?自己能信?还是说老头子真的相信民国老百姓生活已经进入到了如此程度了?
当真是上坟烧报纸,只能糊弄鬼。
黄维最开始也怀疑马列党是不是专门为了糊弄他们,所以才派人给演出这场戏。
但是这对小夫妻的表现真的不像是演出来的。他们的表演要是演员的话,那么电影演员:周旋、赵丹之类演技都被吊打了。
黄维叹息一声,在小夫妻欢快的商讨着未来生活的讨论中默默离开。魏兰和赵春来在规划好厕所的布局后才发现,黄维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
“刚刚那个大爷呢?”
“嗨,大概是我们讨论的时候怠慢了人家,人家走了。”
“估计是他也要鼓励自家的孩子早点有自己的房子吧。”
……
团结小区里,功德林的学员们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一边参观一边啧啧称奇。
尤其是当王英光告诉他们,如团结小区这样的地方在南京不止一个,而是有好几个,并且在未来规划中还会有更多的时候。他们显得更称奇了。
即便是在南京浏览了两天,见识过很多南京的变化后,他们还是忍不住在车上不断讨论各种见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关于现在新中国工业化发展很快,工厂扩张速度更快。快到他们这些国府的老人都看不懂了,新中国五年干出来的事情比民国三十年干的还要多。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如何保证工厂还在控制之下?
对于这些国府将军来说,也许打仗不是每个人都擅长,但是政治斗争,争权夺利他们可太习惯了。
他们也太习惯于什么叫做见利益就上了。就是因为知道这一切,他们才对新中国该如何处理工厂里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觉得好奇。
在功德林学习这么久,这些学员们相信这世上是一定有坚定践行马列主义的行道者。如《钢铁是怎样炼成》里的保尔·柯察金,现实中一定有的。
但是他们不相信所有人都能成为保尔·柯察金。之所以保尔的故事让人动容,正是因为他这样的人少。
如何保证工厂的管理,如何保证工厂利益不会被小部分团体倾吞?这都是很复杂的课题。
而接下来的旅程,王英光带他们见识了,中国大地上更多的改革。
如【鞍钢宪法】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现在已经被推广到了几乎所有的全国中大型国营厂中了。
这个原时空中要在1960年才诞生的,符合中国企业体制,符合中国国情,且好用的管理办法被提前搞出来。李锐带来的网咖资料不是白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