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感谢官僚
改变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这是历史上某位演员说的一句话,可以说是至理名言,虽然可以笑人,但是不能笑哏。因为这个哏是真的很有道理啊。 因为文艺作品是需要根据时代的进步来不断更新迭代的。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作品旺盛的生命力。
历史上中美国好莱坞对两本通俗文学名著的电影改编就证明了这改变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历史上之中新世纪后好莱坞改编了两本世界名著,一是《大侦探福尔摩斯》,另一个是《基督山伯爵》,都是名著改编,但是两者的口碑却大相径庭。 《大侦探福尔摩斯》票房口碑双丰收。并且全球影迷遥遥无期的期待等待着第三部续作的到来。
而新世纪翻拍的《基督山伯爵》则是票房口碑双扑街。读过原著和没读过原著的都表示:改编经典不能瞎改啊!
明明按照故事结构逻辑来分析,《基督山伯爵》 才是天下第一大爽文。只要按照其本身的叙事结构添加一些新世纪观众喜闻乐见的桥段,他就能成为一部非常好看的复仇电影。
但是好莱坞电影公司偏不,他们表示:我们就要怎么狗血怎么来!
原本一出堂堂爽快的复仇大戏,最后变成了家庭伦理剧,这也是没谁了。很难不相信编剧和导演是不是在拍电影之前看了中国新世纪拍摄的《情深深雨蒙蒙》。然后按照里面的桥段抄。
而《大侦探福尔摩斯》的改编很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在原本传统本格推理的名著上加入了很多符合新世纪之后审美的桥段。
而对于《水浒传》这样的漫画来说,李锐在让手下人进行漫画改编的时候就说过了:“不要照本宣科。学语文还有个阅读理解呢。任何的名著,除了要保留其原本的韵味之外,更要加入我们时代的需求和解读。"
这就是李锐让手下人对名著进行漫画改编时的一个重要宗旨。
所谓时代需求和解读是什么?其实也很好理解,因为主席可是非常喜欢水浒传的。
他对于水浒传最大的评价就是[投降主义不可取]。后世挺多人用此作为论点,认为主席不喜欢水浒传。
其实恰恰相反,这就是主席最喜欢水浒传的地方。水浒传最好的地方就是招安投降,最妙的地方也是招安投降。
而且更妙的是水浒传,造反这种事情其实将其换个皮,套在革命上也是说得通的。
不管是水浒其中各种夸张演绎的桥段,亦或者是那些并不是怎么英雄的好汉们,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都可以安排在那些混入革命队伍中,只是为了求得功名利禄的投机分子。
李锐最恨的就是有一帮屁股不正的文人,天天喊着:文学作品要自由,要让政治滚开。
李锐只觉得放屁,除非纯景物描写或者是纯儿童幻想文学。其他但凡涉及到任何一点有深度的文学作品,哪怕是在后世被称为没有营养的快餐网文都是带有政治立场的。
不把文艺作品握在自己手上当利剑和坚盾,难道看着敌人拿着这样的武器对着自己嘎嘎乱杀吗?
所以啊,这版《水浒传》就是在这种思想下诞生的产物。
其中改编了许多情节,最重要的就是将[官逼民反,民不聊生]八个字放大来创作。
从花石纲开始,《水浒传》 漫画用一种残酷的手段表现出了横征暴敛下民众的生活。
征伐民夫,运送花石纲。无数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上下官员横征暴敛,逼的老百姓背井离乡。 所谓天灾人祸,什么是人祸?什么是吃人?
如果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用文字的方法写出了一个抽象的人吃人的世界。 那么这版诞生于五十年代的中国《水浒传》却用极其具象的画面表现了什么叫做人吃人!
而且这里面的画面表现有的时候很血腥,很有冲击力。
当宫崎骏看着那些因为北宋朝廷横征暴敛而活生生饿死的百姓倒伏路边,就像是世间杂草的时候,他双拳紧紧的握紧了。
为什么?因为他见过啊! 东京这几年有多少人是被饿死在路边的啊?千年前的中国和现在的日本怎么这么像呢?
因为中国和日本的封建君主都是一样多不做人啊。
对中国和日本越了解,就会知道两者有多像。只是日本缺少真实成功的农民起义,没有喊出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再加上日本地窄人稠,稠这个地方的人也在压迫且看不到未来希望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极端。
有一句对鲁迅名言的改编说的挺好: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
无疑,日本人选的就是变态的这条路。
所以当水浒传里面那些人喊出:“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的时候,很多因为水浒传的画风而买了这个漫画的日本人是觉得震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