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全共斗的基地
东京大学,这所亚洲最早建立的大学之一,它比北大建立还要早上二十年。(北大1898, 东大1877) 目前也可以算的.上是全亚洲综合实力最高的综合性大学。这里也算的,上是日本未来政商和精英人士发育的摇篮吧。
但是有一点很有趣,那就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东京大学也是日本左翼人士发展的基地。
不管是极端左翼人士,还是温和派左翼人士,在东京大学里都可以找得到。
在历史上之中冷战最高潮时,日本也出现了全共斗。东京大学差不多就是全共斗的大本营了。
(全共斗:全体学生共同斗争会议。包含:核心派、社学同、学生解放战线、反帝全学联、社会主义学生战线、第四共产国际日本委员会、无产阶级学生同盟、共学同等日本当时八大学社。)
历史上后世之人,尤其是一水之隔的中国人其实并不清楚全共斗,就像是很多人也不清楚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一样。
全共斗是1968年日本大学生对学校经营不公开,学校内官僚主义横行,对社会阶级压迫不满等等诸多诱因而引起的。
是一场跨区连府,参与人数超过三万人(基本为大学生), 涉及全日制大学共165所,占据全日本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大学。整场抗议时间长达一年,期间日本政府在多次谈判(威胁)无果后采用了大量的暴力手段。 其中东大被冲击的最严重,超过七千名警察暴力冲入校园,使用催泪弹、高压水枪、胶木剑等武器对东大学生进行暴力施压逮捕。
实际上历史上后世的日本人斗有意无意的淡化这段历史。日本的年轻人是抗争过的,只是可惜失 败了。
大量秉持无产主义斗争战线的大学生都被逮捕了。至那之后,大量的日本左翼人士失去了合法工作的机会,他们大多数人投身进入文艺界。即是为了混口饭吃,更是为了还能继续宣扬自己的思想。
有理想的人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才是有灵魂的,只想着捞钱的创作者只能创作出代餐和爆米花。
而这群人在文艺界的创作,带来了日本在七八十年代的文艺起飞。不管是电影、漫画、动画、文学作品,那都是现代日本最为璀璨的时刻。
而日本的全共斗之所以能形成,其中很大的原因是中国在六十年代开始对外输出革命思想。
相较于苏联的革命和苏联的文化,明显一水之隔的中国输出更加简单易懂。
而历史上之中,中国在六十年代才开始对外输出革命思想,很大原因是中国穷。
嗯,搞革命也是要是有本钱的。为啥中国最开始搞马列主义的时候对苏联马首是瞻甚至唯命是从啊?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苏联人真金白银的拿钱出来啊。在初期,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的共产党都未必能起来。
但是在本时空之中,这种情况显然是好多了。现在的中国可比历史上有钱多了。
说一个简单的事情就能证明这一点。那就是除了那些交通实在是不便的深山之外,白羽鸡场已经 推广到了全国大部分地方。
以江西、广东、福建、浙江、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八个省份人均食肉量和食糖量来算。从建国时人均每日肉类摄入为1.5克、糖0.7克,一直到1953年人均每日肉类摄入上升至18克,糖6克。
看总数好似还很少,但实际上增量却是涨了十倍。按照居民的生活感受来说,那就是每个星期大概能吃上一顿肉菜,虽然量不算多,但是却能解馋了。哪怕是后世被人诟病为没什么味道的白羽鸡,在整个年代也是解馋的好东西啊。
人均年消费布匹量也比建国初上升了足足四倍。而这还是在全国勒紧裤腰带支援朝鲜战争的前提下取得的发展。
朝鲜战争一结束,美国的赔款一来,国内的经济瞬间好转不是一点半 点。而那些美国赔偿的美元,其中有一部分就被拿出来支援周边国家的共产主义革命。反正日本的官僚阶级收的是很爽就是了。
而在日本东京大学内最近几年一 直有收到赤军支援的共进社(共同进步社会主义联盟)已经发展出了数千名社员了。
而在东京大学内,类似的社团还有一个核心社。两社组织架构基本相同只是人员不同,可以认为一个社是另一个社的备份。
共同社在学校里打出来的对外名头是一个读书会,当然他们也确实是读书会。只不过他们读的书,学校和政府不一定会喜欢。
“毛殿真的是太厉害了!他居然可以靠着+几把枪,和几百名经过简单军训的学生就把三千多名正规军给吓跑了!”读书会内一名叫大河三川的年轻人正在大声分享着自己的读书经历。
而他读的书正是《恰同学少年》,最近在日本大学生中非常风靡的一部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