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4/5页)

这一条是英国战士们强烈要求加上去的。

英国军队军粮只烂是有目共睹的。这烂倒不是指原材料差,而是味道差。

当然了,还有臭名远扬的英国咸牛肉缺头。这次抗美援朝,英国后勤部又从犄角旮旯把二战还没吃完的英国咸牛肉罐头打包送来了朝鲜。

英国士兵看到那玩意儿人都麻了。

被美国兵弃之敝履的斯帕姆和这相比都算是满汉全席了。

然后英国士兵又写到【大家目前都很平安,请家里人不用担心。】大致上就是这些内容了。

英国土乒的内容汇总之后,由指导员李夏传回国内,再由国内传到英国,英国方面接收到从中国传来的这份非常详细的战俘清单时,他们都惊了。

因为一般情况下,俘虏了战俘是不会告诉对手详细的情况的。

因为没人知道里面是不是藏着大鱼。所以就算是交换俘虏,除非是很清楚对方手上有自己要的人。

要不然都是互相交换的,这种直接把俘虏清单传回英国的情况很少见。

但是在早期的惊讶之后,英国内阁却是一阵狂喜。

“中国人这是在主动示好啊!看起来这战舰拿捏他们确实有用。"内阁某大臣如此说到。

"对,看起来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另一名外交人员也是如此说到。

就连现任英国首相克莱门特都觉得这是中国人在服软。

想想中国人也应该要服软,毕竟新中国海军还要靠英国呢。中国人这样弄,绝对是一种示好的姿态。

不然他们为什么这么搞?英国高层开了一个小会,觉得应该把这个消息公之于众。

因为朝鲜惨败的消息自己这边也捂不住盖子。

中国和苏联铺天盖地的传呢,很多人都知道了,也知道英国三个旅被打的只余三分之一了,剩下的要么被俘虏,要么被歼灭了,现在国内反战的情绪很重,很多人都把矛头指向了现在的执政党和首相。

有很多人认为为了所谓的英美联盟而跑去万里之遥让英国人送命,这是非常不明智的。

反对党一直在公开批评骂人。首相克莱门特也是一脑门子汗。马上就要开始英国大选了,他的对手将是温斯顿丘吉尔。

真的不能让支持率再掉了。

所以克莱门特批准了把俘虏清单的消息公布出去。

因为在他看来,虽然我派很多英国人去朝鲜送死,但不还是还有这么多人没死掉嘛,你们总要骂我的声音小一点了吧!

这想法到是不能说全错,至少那些得知家里孩子,丈夫还活着的家庭能松一口气了。

英国很快将这些俘虏的消息公布了出去。

有很多被俘的家庭跑去问,能不能给被俘的孩子写信或者拍电报?这下还真的把英国政府人员给为难住了。

这毕竟战俘啊,你想给他们拍电报,那也要中国那边愿意收才行啊!不过中国人实在是大体贴了。

就在英国人为难的时候,中国发来消息告知英国国民。

可以通过越洋电报的方式发电报给战俘营内的英国俘虏。

他们一定会把信件送达。如果英国这边支付电报费用的话,也可以让战俘回信。

得,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克莱门特为了支持率,让内阁通过了一个预算,就是让战俘们可以发越洋电报的回信。

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谁见过战俘被俘虏了之后还能和家人联系,还能来回通信的?那些知道家里孩子还活着的家庭很高兴,虽然越洋电报很贵但是他们还是发了(发去的电报要自己支付,英国政府只支付战俘发回来时的电报费)。

相比于很多家庭舍不得电报费,所以发的电报都相对很短。

那些电报费用被英国政府卖单的战俘们,在战俘营接收到来自家乡的电报来信后,一个两个旋转跳跃,兴奋的不行。

这时候李夏又站出来说:"可以回信啊,英国政府给你们回信买单了。

你们爱咋写咋写啊!"干是很多战俘奋笔疾书,洋洋洒满的写了好多东西,电报员的手都要拍烂了。

不过他们也算创造外汇了,毕竟电报局是盈利性机构,反正英国政府看见第一笔电报账单的时候紧急叫停,要求战俘以后回信要控制在一百五十个英文字符内。

不过英国政府还是觉得很高兴,他们觉得用战舰威胁中国人,拿捏条件这事儿他们办的非常棒。

我大英帝国的战舰是那么好拿的?你以为你拿钱就能买到?哪有那么容易!不附带一点政治条件,还能是我大英帝国吗?!去,去和中国人谈,强硬一点,要求中国人立刻同意停火的条件!大英帝国的绅士们觉得一切尽在掌握。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有的事情开始慢慢超出他们的掌控。碧潼战俘营内,从曙光厂内出来的摄影干事扛着摄像机记录着战俘营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