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过于简陋
绿色的“导弹”划破长空朝着标靶奔袭而去。
钱学森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在一阵火光烟雾和迟滞几秒才抵达的轰鸣声中,“导弹”好像击中了标靶。
钱学森静静的看着,等待烟雾散去之后他微微皱眉。因为看起来导弹击中了标靶,但是并没有完全击中。
应该算是擦着目标边过去了,但是因为爆炸的威力和冲击波,所以标靶也算是被损毁。
这种结果不能算失败,但也算不上最成功的。只能说是一半一半吧。这枚导弹看起来有用,但又没那么有用。
“这是我们新中国自己研制的导弹?!”虽然实验结果不能算十分优秀,但也差强人意了。
毕竟目标也算毁伤了。
在精准度不够的情况下提升破坏力也是一种解法。
所以钱学森还是很高兴,而且有些意外的。因为他没有想到,现如今刚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就开始搞起了导弹。
新中国已经有相关的人才技术储备了?
是有哪些留学的大能回国了?
还是苏联方面掌握了技术向中国传授?
钱学森头上满头问号。
负责带他来的工作人员则是呵呵一笑:“钱学生同志,我带您去看看这些你说说的“导弹”的制造者吧。”
“好!”钱学森已经迫不及待了。
距离靶标大约二十公里的位置,一群人正在激烈的讨论着。“哎,还是没能正面击毁目标。”
“我觉得如果精度还不能提高的话,那么就增加战斗部的破坏力吧。这样就算差个几米也能打死目标。”
“但是增加战斗部重量的话,会改变整个弹体的结构。现有的模具就不能用了,重新开模成本昂贵不说,最重要的是又要重新计算了。”
“对,增加战斗部的话,那么推进的火药量也需要重新计算了。”一群人正在这叽叽喳喳的讨论着。
而这群人自然是对外宣称是曙光厂。
实际上是破晓基地内的核心工作人员。
包括李锐在内,现场有十一人在这进行着“导弹”试验。
而之所以会在这个年头中国出现“导弹”还要从李锐给中央军委提供的武器设计图纸说起。
后世能查到的各种相关武器图纸,其中不乏对这个时代很先进的武器。
包括被后世网友反复调侃的59坦克。
还有解放军用了半个多世纪,到七十年后还有一些储备的56式(及其改进型81式)步枪。
还有波波沙冲锋枪、早期喀秋莎火箭等等。
但是受限于如今新中国的产能,其中很多武器是目前无法生产。比如说坚固可靠的五六式步枪,这种步枪需要大量的冲压件,而制作这样的冲压件又需要可靠的钢材。
而现如今中国的炼钢厂无法大规模炼制五六式步枪可以使用的钢材。
所以这种步枪中国还无力大规模量产,只能是让兵器设计部门先出样。
然后尽可能优化工艺,等到中国钢铁产能上来了,在大规模生产。还有坦克,即便是把59坦克的全套图纸,包括发动机与各种元器件的图纸分门别类详详细细的交给了中央军委。
现在中央军委旗下也没有可以生产坦克的工厂和相关部门,这都需要苏联老大哥给予帮助。
而现在朝鲜战争又要开始,时间一点点向前走,很多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了。
还好李锐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给出的那些资料是让这个国家的栋梁们一起努力的方向。
经过多方讨论开会,其中军委选定了几个现有环境下最适合生产的武器。
包括给防空炮安装近炸引信等。
而李锐等人现在所试验的这个“导弹”呢,其实是后世大名鼎鼎的107火箭弹。
这个号称后世游击队三神器的之一的107火箭弹拥有许多优点。
成本低,制造简单,火力凶猛,维护简单。作为一款火箭弹,它可以使用发射架,也可以使用简易发射架,甚至可以不用发射架。
可以电激发,也可以烧把火来激发。相比于传统的炮弹,107火箭弹明显有自己的优势。
即便不使用多管装具,在使用单个重量在30斤以内的简易装具,它都可以保证一定精度。
而对于即将到来的朝鲜战争来说,志愿军将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
朝鲜多山,行军困难。
想要带着重炮翻山越岭的前往朝鲜这是很困难的。
美军的轰炸机不是吃素的。他们会在半路上就给你炸了。重炮必须要走大路,没有办法翻山越岭。
这对在前线几乎不掌握制空权,最多维持米格走廊的志愿军来说,这些炮就是活靶子。
而107火箭弹的优势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