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她生生劈开荆棘,开辟了这条路(第3/6页)
她当然也不是来做慈善的。
也不是来救仅仅五个女孩的。
她自己的钳工班组的建设,更不会因此降低标准,有所妥协。
她神情太坚定了,极具有信念感,仿佛就是女孩才是该天生被偏爱的那一边,仿佛那个女子班组绝不是玩笑,堵住了那些还想再说什么人的嘴,只听她继续道:“我只要女孩,没有结婚,年龄不超过十四岁,学习成绩优异的,手工灵巧的。”
这个时候初高中几乎都没有上课的,她自然不会说什么文凭。
“我会提供两本教材,留在咱们大队的耕读学校,有想法的,想让家里出个工人的,可以送家里女孩去读书!我家现在什么日子,大家也都看到了,我爷奶都穿上新做的棉花厚实的棉袄……”
还有林爸江妈。
这么多年,他们持续“衣锦还乡”的爱面子行为,现在也是穿得好,身上都没有什么补丁,又年年在村里“不经意”透露当工人多好,有肉吃,还有福利等等,已然是最好的人形移动宣传站。
原本有点不乐意的人,想法一下子就狠狠动摇了。
而且,他们此刻就站在人群前,看到仿佛身上披着光的林巧枝,才知道,其实女孩也可以这么有出息,也并不是只有嫁人这一种出路。而且,林巧枝已经把机会都摆在面前了,他们的闺女也可以当工人,难道家里不得好处吗,难道当女儿的还能不管爹妈吗?难道家里兄弟姐妹有困难,她会当做没看见不管不顾吗?
恩……一小部分人,已经在心里暗暗琢磨,要是死丫头真的能有机会去当工人,还是要对她好点。
更多的人,是问心无愧的,他们又不是苛待闺女的人家!
当然了,这部分问心无愧,谁是真的问心无愧,谁是自我蒙蔽的问心无愧,时间自然会给出答案。
“以后过年我回来,会出两套试卷,考试第一名的,我会带走。当然了,并不是说名额一年只有一个,只要我出的试卷能双科都考到90分以上,有几个我就带走几个。还有我会留一个固定款式的零件,村里可以用木头练习,做的好有加分,精度越高,加分越多。”
林巧枝并不担心名额这事。
她拥有梦境那么神奇的能力,今年能批五个,以后也不可能是问题。
余组长能带那么乌泱泱一帮徒弟,就说明在这个“传帮带”的体系里,所有人都是鼓励师父带徒弟,鼓励把一身本事传播出去。
像是乔固山乔工的师父,据说在北边“门生遍地”,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北边拖拉机行业的半壁江山。
很多女孩子都还有些反应不过来。
什么叫送女孩去读书?什么叫出个工人?什么叫以后每年都会带走第一名?什么叫只要双科试卷都能考到90分以上,有几个就带走几个?
这是意思是说,只要她们努力念书,成绩好,或者是努力练习,手巧,就可以被巧枝姐带去城里当工人吗?
这样天降的惊喜,这样坚定被选择、被偏爱,很多女孩子十几年都没有感受过。
以至于茫然又忐忑。
不敢相信,这种好事真的落到自己头上。
村里很多女孩本来就比男孩更早熟,因为过早地看到父母和家里的辛苦和难处,懂事的也更早一些,在当初被送去认几个字,不当睁眼瞎的年龄里,她们反而更用功一些。
反而是男孩子,被父母宠爱,又是正调皮捣蛋的时候,很多其实学得还没有女孩认真,女孩们懂事的帮家里喂猪、割草、煮饭、打扫,做完这些还不忘去做老师布置的功课。
可即使这样,也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无声无息的辍学了,然后也逐渐认同了周围,被灌输了“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又没什么用”“念书是能当饭吃,还是能当钱花”的想法。
可她们现在看到了,亲眼看到了,是有用的!是有用的啊!!
尤其是那些原本成绩还不错,最后不得不为家里妥协,“算了”的女孩子,眼睛一下就红了。
她们亲眼看到了林巧枝站在前方,背后是白雪皑皑的高山,寒风猎猎作响,她从容不迫的站在高处,站在全村最有能力最有威望的长辈们最中心的位置,这样的画面,落入每一个女孩的眼睛里,刻入她们的心里。
狠狠冲碎了观念,怕是此生都不会忘记。
这样的她,鼓励女孩子读书,鼓励她们学手艺,告诉她们的世界远远不止嫁人而已,告诉她们的未来竟然还有这样风光无限的可能。
当即就让不少性子大胆的女孩,鼓起勇气。
“巧枝姐,我长大了,也想要成为像你这么厉害的人。”有个大概七八岁的扎着好几条麻花辫、还系着红头绳的小女孩,眼睛亮亮地看向林巧枝,她大声说,“我也上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