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4/5页)

“而这样的陷阱,还有很多,我一一说明!”

一般人看到每年一千万,肯定是觉得那必然是为了品牌发展投资啊,哪里会想到,还能这么干?

即便这是纪录片,商务局那边也忍不住议论起来:“这也太过分了!如果这么做,那么这个牌子,是既没有了顾客,又没有渠道,连后续的投入都没了,那不就是没了吗?”

“就是没了啊。刚刚数据不是说,收购的没一个留存的,以史为鉴这是最有效的。他们这是惯用伎俩了。”

“如果不提出来这谁知道?哎呦,我这心里突突突的,你说咱们商务局就是管这个的,可是要细心,他们怎么知道这么多?哪里请的律师?”

这个伍月华却知道,周渔当时招聘,很多专业都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开始是外语,后来是法律,他们觉得,学法律的不应该去法院吗?来企业有什么用?

伍月华还问过周渔呢,结果周渔直接找了庄佳诚,将招聘的五位法律专业的高材生送去了香江的大律所,主攻就两个方向,一个是商业律师,一个是专利律师。

如今,这不就用上了吗?

伍月华小声解释了,大家只有一句话:“她咋能想那么远?”

会议依旧在继续,他们送来的资料不少,厚厚一沓子,所以会议也开的特别长,大部分都是准备好的,也有因为同事的提醒而猛然想起来的,从早上九点,一直到下午六点,整整九个小时,除了吃饭时间,都耗在这里了。

等着结束的时候,外面的天都黑了,又飘起了雪花。

周渔就问张华:“最快什么时候能给我?”

张华倒是说:“我先剪出来一版粗的,你先用,这个需要两天,精细的就慢慢来,怎么样?”

周渔没什么意见,“这样,我大体记录了一些重点时间,我给你个时间,你按着这个剪,争取言简意赅一些,不重要的就算了,别太长,大家看着没意思,就不重视了。”

这可太省事了,张华连忙点头:“这个好!”

等着跟他们说完,周渔这才告诉范广西,“按着我们讨论的问题,进行汇总,形成书面文字,同样是两天时间。不过先不要回复BJ他们,什么时候发还给他们,再说,拖一拖。”

所以,几天后,评定会的会员们都收到了来自于梅树村物流的一个包裹,展开后发现居然是夏国日化品评定委员会的第一份会刊——一个录像带和一份厚厚的会议记录。

当然,还附上了华美日化周渔的一封信,上面的意思很简单:“大家好,我们收到了来自于BJ和LH的合资邀请,我们对他们提供的合作方案进行了分析,以纪录片的形式进行了记录,分享给会员,以供参考。”

周渔说的不是很明白,但是粤东日化厂拒绝合资的事儿,大家也都知道,当时在广交会还聊呢,谁能想到,转头他们就又看上了华美日化。

他们还真是想得美。

不过那不重要,周渔这人一向是有主意,不会轻易答应的,但同样,周渔也不会轻易的分享这些东西,更何况,谁不想知道有关合资的消息,几乎立刻,收到的人都去了找了录像机去观看。

当然了,当他们看到了周渔的所谓谈判小组配置的时候,很多人诸如龙平梁就来了句话:“好家伙,原先是华美日化的产品上市了,我们跟着来,现在这是直接让我们抄作业了。”

他扭头冲着与会的人说道:“记记记!记住保密!”

梅树村的物流是经过了专门的打造的,可以保证不丢件速度快,所以几乎在一个星期内,这些录像带都被送到了相关工厂手中,而此时周渔才回复给两家外资工厂:“我们对合作表示认可,不过我们首先明确,要求在合资公司的占比超过51%。”

都不用拒绝,只有这一条,BJ和LH都沉默了。

如果让华美日化主导了,那还是他们进入中国吗?是他们送钱让华美日化发展壮大吧!

他们自然不愿意,随后还跟对外贸易司拉扯了半天,通过他们想要劝导周渔,放弃这个想法,不过周渔的话也很明确:“我们有厂房,有设备,有专门的实验室,有自己的管理办法,我们还有充足的资金流,我们什么都有,为什么要让你们管理!”

他们自然想说我们是外资,但无济于事,因为周渔的回答是:“哦,我买过。”

所以拉扯了半个月后,这件事最终一个也没谈成!

周渔随后就推出了新的牙膏品牌——中医草药牙膏,没再管这事儿。

倒是转过了年,又过了两个月,这事儿才听到了新进展——BJ和LH几乎拒绝了商务部提供的合作名单上的所有日化厂。

原因很简单,日化厂要不提出要求主导权,要不提出自己的品牌自己经营,单独成立新品牌,要不对他们的各项条款进行一一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