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3/4页)

而且,周三春得意的想,这才刚开始呢,他们梅树村这两年大学生一个比一个多,学校牌子一个比一个硬,以后都是好帮手!

周渔不知道他们的想法,她本来想的是回家能歇一歇,结果下了飞机刚到南州就被伍月华叫去,通知她:“你的申请我们经过了慎重的考虑,通过了,你准备一下三月的春交会吧。”

周渔是去年年底提的这事儿,她知道这事儿不好办,毕竟一是全国都没几个破例的,二是要占名额的,华美日化上去了,就得有工厂下来,谁愿意让。

所以,伍月华这边一直没消息,她也没催促。

她对南州的干部很了解,如今南州可是依靠蔬菜大棚渐渐成为了北方冬季菜供应基地和中转站,和南方的粤东吴县遥相辉映。

如果不想搞活经济,短短三年多时间,这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能让华美日化上,南州商务局就绝对会为她争取。只是没想到,这么艰难,连伍月华都说:“使上了所有力气,你们有什么想法就实施,我等你们的成绩。”

等着周渔出来,小王开车正等在外面呢,“林经理听说你回来,打电话来说她今天回市里的家,不回村了。”

去年九月开始,周朵要上高中了,她考试成绩好,南州一中也可以读,周渔就跟林巧慧商量了一下,在南州买了套房子,让周朵可以走读。

房子就位于商务局宿舍,是伍月华帮忙介绍的,是一位北上的老干部,退休后要携全家返回家乡,就将这套房子卖了,他们恰好接手。

所以住处离着商务局挺近,周渔听了小王这么说,就说:“那你回去吧,我自己走回去。”

周三春和徐倩都放假了,周渔折腾了这么多天,也要轻松轻松,告别小王,她就沿着这条街往下走,商务局宿舍离着商务局一共三百米路,很快就到了。

在商务局门口有家梅树村门市部,上面写着103号店,这是1983年开的门市部,那会儿梅树村的名头已经打出来了,南州作为梅树村的发源地,成为了梅树村门市部的样板城市。

南州原本有八家,随后又增加了二十多家,可以做到市区里一公里内必有梅树村,现在,梅树村已经成了南州的标志,也成了南州人最爱逛的地方。

这不,这会儿是下午三点,这家门市部里也不少人,一部分是放了寒假的学生,正凑在店里看电视,另一部分则是顾客,大部分在买年货,小部分正围着新的海报在看今年的新衣服。

周渔就瞧见了周朵的身影,她正跟人家一起看海报呢。

周渔就走了进去,就听见对方说论:“这怎么这么多啊!比百货大楼多多了!”

周朵特得意:“那当然多,因为进梅树村商场的服装厂,不能有同样款式,为了吸引顾客,他们是每个月都有新款,现在在京市,四号店已经成为所有女孩子最爱逛的商场了!”

“你们知道吗?上个月香江的明星也来梅树村逛了,买了好多衣服呢,还说呢:我没想到大陆的服装居然也这么漂亮!”

旁边的女孩子立刻说:“香江人很会穿的,我记得前几年,市里好多人偷偷摆摊卖从粤东批发来的衣服呢,后来还开店了。我原先觉得好看,现在看看就是个样子,质量一般,不如买这里。”

“这是肯定的,他们那都是仿款,其实真正的衣服做的很好的,只是我们看到的不行。这也是梅树村不让抄款的原因,说是挣快钱,就没有了创作的泥土了,总也发展不起来。”

“这个一开始提出来,很多厂家不愿意呢,但你看这才一年多,大家都吃到了……”她这会儿看到周渔了,打了个磕巴,不过没停下来,一边跟周渔挤眼睛,一边接着说,“甜头。你不是说想要件红大衣吗?那我推荐天成服饰的这一件。”

“尤雪丽拍广告的时候,就穿了这件的,这个广告还没出来,过几天你就能瞧见了,到时候就不好定了。”

对方一听,立刻点头:“那我就这件吧。”

有人定了,周朵就跑了过来,笑着说:“周总,我这个销售员合格吗?”

周渔早就听说了,周朵放假没事就跑到店里当义务销售员,帮忙卖东西,这是周渔第一见,发现还真不错,她就点点头,“挺好。不过你不是对记账感兴趣吗?怎么又对销售感兴趣?”

周朵推着周渔往家里走,“我是觉得,账目上的一个个数字太简单了,我想知道它们怎么来的,实践知真知嘛!就来试试。至于以后学什么,我反而这会儿不那么确定了。”

几年时间,周朵也从个小机灵鬼,变成了个大姑娘,个子跟周渔差不多高,看起来亭亭玉立,说话也不一样了,开始有各种探索:“我想着还有两年时间,先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