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周渔也没想到, 大家脑洞开的这么大,不过这倒是也挺好的,从什么也不准备, 只等着别人挑选, 到后来依靠商情,找不同的出路, 到现在大家各自出招为自己想办法,大家进步了。
周渔笑着说:“怪不得南河这几年一直在第九第十待着,原来大家都有奇招。”
于芳菲点头:“我来了都吓一跳,变化太大了, 不止这一点。附近有几家西餐馆是外商们都喜欢去的, 这两年到了广交会之前一个月, 就会开启招商模式,谁竞上了, 广交会期间,就会使用和展出这个厂子的瓷器。”
“另外,广交会期间, 粤东大街小巷的道路上都会挂满彩灯, 搞一个彩灯夜景,灯泡厂们都拿出了看家的功夫, 可漂亮呢,等会晚上可以看看。”
于芳菲毫不磕巴地说出来七八个原先没有的宣传点, 说真的, 周渔都动心。
然后, 于芳菲深深地叹了口气:“可惜咱们的大巴车没有了,要不,咱们也不用找严华帮忙。”
她说的是82年周渔参加广交会的时候, 弄了个免费大巴接送外商,直接做出了口碑。周渔就坚持下来,每年在广交会都会以华美的名义来回接送外商,为的就是为华美上广交会做准备。
其实这生意这几年很多人都注意到了。
大巴是不可以直接盈利的,盈利的是大巴上的广告,有工厂想用这个渠道给自己打广告,更有人想拿到这笔广告费,所以渐渐地各种免费大巴都多了起来。
结果去年广交会就差点出事。
有个胆大的人觉得外商都是有钱人,于是找了辆大巴,还准备□□,准备弄点钱,幸好他旁边住了个化学老师,发现他天天买的东西不对劲,跟街道举报了,在出发之前一天,将他一窝端,否则就出大事了。
这事儿过后,粤东这边自然对这种没有组织的私人免费大巴进行了管理,直接撤销。然后将外商接送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公交集团的专用大巴,另一部分就交给了出租车。
所以周渔这个宣传路线就相当于没有了。
不过周渔也没有太可惜,那么多年的宣传不是说车没了,大家就会忘了的,而且,虽然取缔了路线,可周渔有人啊——严华如今是粤东最大的出租车公司老板。
今天约他见面就是聊广告的事儿。
这会儿已经快到下午饭点了,周渔问:“时间要到了,你跟他约的哪里吃饭?”
周渔跟着大部队做火车,根本联系不上,所以直接将于芳菲的电话给严华,让他跟于芳菲定见面吃饭的地方。
于芳菲就说:“他就住在这里,本来说要请咱们吃这里的西餐厅,我猜想你可能会对我说的瓷器展示感兴趣,所以商量定在了雅格。”
雅格是这里挺出名的西餐厅,周渔上次来粤东还吃过,不过那会儿不是秋交会期间,倒是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周渔点点头:“那咱过去吧。”
只是没想到,一下楼就瞧见严华已经等在了候客区。
严华是小石头村的,当年周渔卖蘑菇就坐的他的拖拉机,那会儿两个人天天见,关系很是不错。
后来周渔开始办门市部,也给严华指了条路,让他搞货运,严华倒是听劝,也敢想敢干,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摸不到头脑,后来就慢慢上手了。
他带着村里人,一边干货运,一边倒腾各地的特产,当时梅树村开业,还给梅树村供应了好长一段时间的东北干货,给周渔帮了不少忙。
这两年,他天南海北的跑,生意越做越大,去年公司也开起来了,还是三家,一家搞运输,一家做贸易,在很多城市都有网点。梅树村和华美日化的陆运,都是和严华合作的。
还有一家,则是跟人合资开设的粤东出租车公司。
不过,大家都是忙人,前两年,严华还对周渔有点说不清的想法,经常往梅树村跑,可惜周渔根本没这个想法,大概是有些尴尬,合作归合作,就是见得少了。
猛一见,没想到严华变化还挺大的,西装革履的,还打着蓝领带,大概平时也不这么打扮,挺不自在的,有人路过,只要往他那儿看一眼,他就会不自觉地拽拽领带。
就是挺执着的,这样没摘下来。
周渔都乐了,瞧着他没看见自己,干脆走后面猛不丁问了句:“衣服新买的啊?”
严华第一反应就是嗯了一声,然后反应过来了,毕竟也当了这么多年老板,走南闯北的,很有威严,立时板起了脸,扭头看看是谁这么戏弄人。
结果就瞧见了周渔和于芳菲。
严华顿时就憋不住了,拽了拽领带笑:“你什么时候到的,不打招呼,还吓唬我?”
周渔直接说:“刚刚,我还寻思你都住上白天鹅了,怎么还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