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周渔的报价卡得稳狠准, 琳达是一点都没笑出来。
虽然他们答应了拉吉普特这个价格,但不代表他们不想多卖一点,这个关头, 剩下的钱越多, 他们日后的生活也就越宽裕。
她深深地叹了口气,“周渔女士, 您的报价太低了,我不能接受!要知道,我们在八年前刚刚更换过香皂和牙膏生产线,我们的设备你再用二十年都没有问题。你不可以这样报价的。”
跟琳达的“急”于色比起来, 周渔的表情要轻松的多, 不过不是那种尖酸刻薄的, 而是很温和,她点头说:“是这样的。但是, 设备这种东西,还是要看需求。”
“我也让人查过了,美国类似的设备想要卖出升级的厂家不少, 你们卖了两个月没卖出去, 就证明本土需要的人不多。”
“来的两个客户都是发展中国家,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 你们的客户远在世界各地,有需求的人很多, 但能过来的很少。”
聪明人不用点的很明白, 琳达自然是知道的, 这个产业不是不行,而是越来越集中到大公司手中了,他们可以付渠道费, 各种宣传,还能搞促销打价格战,还有各种新产品,小厂子的利润太少了,他们家能坚持,也是因为将原材料加工都抓在手里,一点点抠出来的利润。
为什么卖厂子并不算太伤心,是因为本来父母年纪大了,厂子应该是她接手的,她并不愿意干这一行。
这只能说将他们的计划提前了几年而已。
但这并不能让琳达松口,只是她没想到的是,周渔接着说道:“我预算了一下,你们这些设备,原价购买的话,大概需要400万美元左右。”
这让琳达松了口气又惊讶万分,这个来自于神秘东方的年轻商人真的很懂行,她立刻点头:“是的,这是很贵的设备。”
但周渔接着说:“可是,我记得你们国家的杂志《美国机械师》曾经做过调查,指出美国的机械设备大概八到十年更新一次。”
“你们在1962年有过规定,说是化工、塑料等日化品设备的更新年限是11年。”
“所以应该这么说,这套设备,即便在8年前进行了更新,残余价值也不高了。”
琳达都没想到,有人居然对美国的条例引经据典,她这会儿发现了一件事,夏国人比印度人难搞多了!毕竟,她知道印度人是在胡搅蛮缠,只要拒绝他就可以,反正又不能强买强卖,最多就当是被癞蛤蟆舔一口而已。
但夏国人不一样,他们讲道理!还讲得很对!这可难办多了!
琳达立刻摆着手:“哦不,你不能这么算,事实上没有人用十年就不用了,你知道的……”
“对我知道。”周渔笑着说,“机械这东西,没有人会到了年限就直接不用了,事实上,我们国家不少工厂还用着五六十年的机床。但不得不说,那是怎么用的呢?是需要经常检修和更换零部件的,新的和旧的的确是不一样的。当然,我现在只是再说我报的价格。”
“那我们就按照实际情况来,一般情况下,小公司的设备每年的折旧率在5%到6%之间,也就是十八年左右。你们的市场价大概在原价的六成左右,也就是240万美元。只是大部分买家都是贷款,但你要求全款,又卖的比较急,我给出五折的价格是合适的,并没有落井下石的意思。”
周渔说完,就那么看着琳达。
这真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琳达都觉得这是什么鬼?明明应该生气的,这会儿居然没脾气了,毕竟,人家不但懂设备,还懂美国的行规,还懂交易,琳达无奈地摇摇头:“周女士,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讲价这么……”
她想了想,这才找到了合适的词语:“给出这么详尽的原因的,但我觉得很搞笑,明明是在压我的价格,我感受到了尊重,你起码不是脑袋一拍告诉我的价格。我会仔细思考一下,不过我还是认为有些低了。”
他们肯定要商量的,毕竟还有那位拉吉普特在,不过周渔并不担心,因为拉吉普特就是她的对照组啊!
虽然说这个人很讨厌,但是谈生意的时候,有个这样的对照组,周渔还是很满意的。
她点点头:“好的,不过,我的飞机是后天的,如果定不下来我就要离开了,毕竟我已经来了太久了。”
上次周渔是什么时候都能等,但这次她给了最后的期限。
莫名其妙,琳达就多了一种急迫感,毕竟,如果一个夏国人离开了,再让她飞回来代价可是太大了,她当然知道,这也许是一种策略,但如今的汤姆森一家,是打不起这个赌的。
她肯定道:“周女士,我保证会在后天您离开之前,给你答复的。”
等着周渔离开,琳达就直接回了家——今天她爸妈去了温泉酒店找那位拉吉普特下最后通牒,如果他愿意合作,就立刻签合同,如果不愿意,就不要这么拉扯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