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2/5页)
破纪录!
这三个字,让每个展台的厂长们都羡慕得眼珠子都快掉下来了。
旁边浙东商贸团的奋斗电灯厂厂长孙建明跟苏美盛是老朋友了,瞧见他这会儿闲的没事,干脆凑了过来:“老苏,你们厉害啊,这是事先联系好的?”
这会儿刚开展没多久,来家用照明类展区的人也不多,苏美盛一回过神来,就瞧着最少有十个厂长凑过来了,满脸都写着几个字:“你们怎么弄的?”
这种事是瞒不住的,而且蒋学也交代了:“虽然商情不能告诉他们,但怎么弄还是要说的,别让兄弟省份意见太大。”
苏美盛直接就说:“是提前联系过的,不过,我们厂可没这个本事。我们省贸易团今年新设了一个部门,叫商情组!”
孙建明他们听到这三个字时的表情,就跟当初苏美盛他们听到一样,一脸的诧异和不解,苏美盛瞧着都觉得不忍看:我当初是这样的?
不过他很快建立了自信,现在,他是商情组的介绍者了,“你们连这个都不知道吗?商情!就是商业活动的情况和趋势……”
这话更抽象,孙建明直接说:“你说点人话。”
苏美盛乐的不得了,说他一句:“孙厂长,这都八十年代了,你得紧跟时事,多加学习。这么简单跟你们说吧,商情组的作用就跟媒人一样!”
这词一出,孙建明他们跟当初在火车上的南河贸易团众人,表情是一样的——这什么比喻啊。
不过好在,周渔很会联系现实,而且她讲的时候,大家都在车厢里,也不能干别的,领导还盯着,苏美盛他们虽然不太认同,可听得也认真,记得特别全。
他就把周渔那三点一一说了。说真的,这么说深入浅出,极易理解,立时孙建明他们都惊了:“说的挺好听,你们真做到了?”
而在离着江州灯泡厂展台不远处,蒋学团长正陪着常云会长,刚刚见了面,常云会长就问了他一些关于商情组的事情,蒋学大致介绍了一下,不过,关于组长是周渔的事儿,他没拿准主意,并没有说。
毕竟,他们是知道周渔本事大,可没想到周渔本事这么大,广交会那么多厂子,她愣是拿了第一!
常云听过后挺感兴趣,居然可以将库存变畅销货,就说要来看看,结果刚到就听见了苏美盛对商情的普及。
这会儿,常云问:“刚刚那个是江州灯泡厂的厂长吧,对商情认识见解很深啊。”
这会儿,蒋学就算是再想先跟刘厅长商量后,再说要不要上报周渔,也不能拖着了,总不能将周渔的功劳按在别人头上吧。
他只能说:“这不是他的见解,在来的火车上,为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商情,商情组能干什么,商情组组织周渔给大家上了一课,这个媒人的比喻,是她说的。”
“不过,周渔的身份有些特殊。”
常云并没有说话,而是微微顿了一下,蒋学还想着要不要继续,就听见常云问:“这个周渔,就是国家日报报道的那个一号店的总经理吧。她不是个体户吗?”
蒋学连忙说:“是,这个商情的概念是她提出的,我们认为她对商情的理解和运用水平要远高于我们商务厅的同志,所以就请了梅树村的外援。”
说完,蒋学也是心里忐忑,这毕竟是没有前例的,他不知道常云是什么态度。但蒋学心里也想好了,周渔这几天的工作他看在眼中,能力强又负责,不怕吃苦勇于探索,即便常会长不赞同,他会据理力争的。
哪里想到,常云居然笑了:“你们可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啊。这个外援请的好!”
蒋学提起的心猛然落了下来,妥了!
常云说完,也没再去展台,而是离开了,倒是苏美盛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反正孙建明他们问完,就有工作人员说,史密斯有问题要问他,他就先去招呼史密斯了。
倒是孙建明他们几个人凑一起,刚才听了一耳朵的媒人有独家资源,江州灯泡厂就是找到独家资源这些,这会儿倒是挺羡慕的,可又觉得:“这是碰巧了吧!”
“我也觉得是,满场多少外商啊,人家凭什么告诉你他需要什么,一个外贸团工作人员最多二十名,也不可能问过来啊。”
“说的挺好,不可复制!”孙建明下了这样的定义。
苏美盛一过去,就瞧见了史密斯正在看的那款台灯,这款是跟彩灯一起,今天才到的。昨天他看着史密斯的要求,说是要素净的,符合他们审美的台灯,他实在是想不出来,问了一嘴周渔。
周渔就给他画了张图,而且还说:“他们应该会喜欢这样的。”
苏美盛一看,这样的他们有啊,就是下面一个花瓶,上面一个灯罩,不过,周渔说花瓶要素雅的,纯色的,只要形状好,陶罐瓦罐都可以。他们的花瓶都是国画花鸟,很是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