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2/5页)

——从周渔谈下了10万斤蘑菇批发开始,她就没在私下场合见过周图强一家人!

周渔对自己这种制霸效果,倒是挺满意的,她既没有兴趣天天跟周图强一家人勾心斗角,也没兴趣听他们一家人溜须拍马,有这时间不如挣钱呢。

而他们对林巧慧和周朵又是另一种方案,一边道歉一边夸,时不时还要问问需不需要帮忙,用周朵的话说:“妈穿好看的衣服本来想显摆显摆的,结果爷爷他们夸的太露骨了,妈都不去了。”

但平时的时候,她还是朴素的打扮。

直到当了经理后,她就不一样了,那天还跟周渔说呢:“你也给我买件白衬衫西裤吧,这样正规一些。”

周渔连忙从一号店买了三套回去,顺便还给她配了高跟鞋,不过高跟鞋林巧慧目前还没看上,“下地崴脚!”

林巧慧说不去京市,周渔他们也没勉强,但不一会儿,林巧慧又晃了过来,对着在自家树下纳凉的周渔说:“你那个农大的课还上吗?”

“上着呢!”他们是函授,其实很少上课,但周渔时不时去见一见马有信,跑的也算是勤快。

林巧慧不可能突然问这个,周渔就问:“妈,你是不是想上学?”

林巧慧就有点不好意思,“我弄这个公司有点吃力,很多东西都不是特别明白,还得打电话问你。我就想着,我也是个初中毕业,我能不能去学学。”

周渔当然赞同,她之所以开始没提出来,是怕林巧慧不接受,“那行,我给你问问,看看还能报名吗?不能的话,我问问有没有短时间的培训班,给你报一个,先整体提升一下。”

这个林巧慧同意,“这个好,我又不要什么学历,就是得弄懂。要不,总是心虚。”

周渔为此,去京市的时候,专门跑了一趟马有信的家,问了问他相关事情。马有信如今负责再教育,这方面的信息多的是,他们是没有,不过恰好南州农校有个培训,比在省城还好,周渔就给报上了。

自此,周渔带着周朵去京市逛了三天,林巧慧则过上了一边学习一边管理公司,一边下地的日子。

用周朵的话说:“妈现在给爸上香都老有底气呢,数落爸不争气没好好活着,看看现在日子多好。说是,要是他活着,肯定也能有事儿干,不过咱们又说了:就算你活着,这个经理我也不能让给你。到时候咱俩得竞争上岗,说不定以后户主就是我了呢。”

周渔:……

八月中旬,一号店的电器专柜终于开了,就在三楼原先预留的位置,不过跟体验馆的名字也不相悖!

与百货大楼放在货架上的电器不一样,一号店的电器是插着电的,进行了展示的。

用电器专柜售货员的话说:“我们这都是样品,你们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这次一下子进了三个品牌的电视,分别是爱华、熊猫和方竹牌。这里面11寸的有,14寸和16寸的黑白电视是主流,当然21寸的彩电也是有的。

最重要的是,每个品牌都有一款电视直接插着电,白天全天候播放国家台,也就是说,这会买电视可不再是盲买了,纵然各厂的零配件可能都是一个厂生产的,但终究是可以挑一挑了。

说真的,谁买东西不想货比三家,从这方面讲,大家就愿意来一号店。更何况,他们可是三包政策,连顾客都会说了:“有售后不怕坏!”

除了电视机,其他的也是一样,电冰箱也是两个牌子,各有一台放在外面展示,上面放着西瓜,下面冻着冰块。西瓜是让大家摸摸温度,冰块是给大家降降温。

电风扇一直转着,想对着谁吹,摆摆头就可以了。收音机录音机都有样品,试试这个,听听那个,选择最喜欢的买。

有人觉得周渔这样成本高,但这样的确吸引顾客——国营店定价都是不能动的,周渔这里常年九五折,能试又便宜,一号店的顾客哪里也抢不了。

没推出几天,电器柜台就跟服装柜台一样红火起来。

八月底的时候,省城和肃南各开了三家小门市部。周渔这会儿采用连锁店的方式,给每家门市部都上了编号,南州有十一家,所以省城就是12、13、14号店,肃南就是15、16、17号店。

门市部跟南州的没什么区别,主打就是副食百货种类全,外加还有折扣,看电视,顺便还能批发蘑菇——梅树村的蘑菇也跟着门市部去到了这两个城市,每天的批发量还不少呢。

当然,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譬如每个小门市部大门口都有个的牌子,上面写着——可从一号店订购商品。

上面是彩印的,无论是服装还是电器,每一样都展示的清清楚楚,价格也明明白白,而且写明了,所有梅树村小门市部均可订购,折扣与一号店相同,同样享受三包政策,每周更新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