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第2/5页)

她还一分钱稿费没付!

尤雪丽想了想,又停了下来,站在原地将信件读完。

周渔给她道了歉,又写道:“你在信里问我,是否要选择去当演员。我没有跟你相处过,也不曾了解过南河电影制片厂,所以我并没有办法立刻给你任何建议。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可否能在你去制片厂学习表演的时候见一面?”

尤雪丽有点犹豫,她可以去征求一个陌生人的建议,可如果要见面,却有些不敢。她不知道周渔是男是女,是个什么样的人。

好在,她很快发现信封里还有东西,本来还以为是这次的投稿,可是拿出来一看,却是一张南州晚报,她慢慢打开,就瞧见了二版一整版的报道:“十万斤售罄——记蔬菜公司个体户周渔吴县之旅”,而配图是一张周渔的正面照片,上面,年轻的姑娘正冲着她微微笑着。

尤雪丽似乎一下子就记了起来,这不是那个在宿舍门口卖蘑菇的姑娘吗?她那会儿人就觉得这姑娘可真好看!

居然是她!

那如果是她,尤雪丽就觉得这见面没有什么障碍了,她几乎的欣喜地将信纸叠好装进了信封里,然后高高兴兴骑着车子上班去了。

她要立刻回信:她愿意!

倒是尤爸爸更愁了:你看看他闺女看了信之后,一会儿皱眉一会儿高兴的样子,这是个高手啊!

周渔哪里知道自己被人误会了。

她这会儿在给蘑菇批发门市部定装修——十万斤的合同签出来,自然够格开门市部了。更何况,他们今年还给南州预留了一万斤平菇。

对于这一万斤平菇,蔬菜公司管理菌菇的联营公司本想着是直接收过去,平均分给下属各门市部,不过周渔没同意。

这样做周渔最省事,只要把货送到就能拿到钱,但这已经是1982年了,蔬菜供应制度马上就要进行大幅度改革,买卖蔬菜也要变成市场经济。

到时候,所有的人都可以卖菜,蔬菜门市部会消失,农贸市场会兴起,谁想卖菜就能卖菜!

只卖给蔬菜公司积累不下任何名声。

而现在开蘑菇批发零售门市部就不一样了,趁着大家都买不到,让他们跑顺腿,以后他们只要想起蘑菇,想吃蘑菇或者做蘑菇周边生意,都会记得他们的门市部的。

更何况,周渔还想趁机做超市。

所以申请到资格,周渔直接一口气要开五家。

这个门市部,蔬菜公司只批准不提供任何资助,所以选址到哪里,怎么装修,什么时候开卖都是周渔说了算。

周渔的意思是,城西的化工厂宿舍这里已经形成了记忆点,必须有一家。利民餐馆在市中心,可以在这里加一家,还有三家,分别设在城东城南和城北。

这样虽然只有五家,但整个城市自行车半小时车程内,肯定能买到他们家的平菇,是比较合适的距离了。

若是前几年,根本没人租房子,好在,这两年国企实在是不景气,为了增加收益,很多国企都开始砸墙破院,将临近街道的屋子拿出来进行出租。

所以周渔很快就租到了五间屋子,至于装修,虽然他们有周远征这样的熟手了,可周远征的大棚建设队太忙了,周渔还是从其他村找的人,按着她的规划,统一了标准,帮忙抹了腻子,刷了大白,顺便做了货架和一水的红色招牌,上面一律写着梅树村蘑菇批发零售门市部。

唯一不同的是,每个店铺下面都有一行小字,譬如化工厂这儿的,就叫城西分店,利民餐馆这里的,就叫市中分店。

用帮忙装修的木工话说:“还怪会弄呢!”

他们忙起来,周渔则去了一趟利民餐馆,姜桂香瞧见她就说:“我昨天去看你们那个门市部了。”

市中店离着利民餐馆就几百米,是最中心的位置。

但姜桂香也有想法:“但这个地方,家属院少,都是出来逛街的,买菜的人少,别人来批发也多绕路,怪不合算的。”

她盯着周渔:“你不会是有其他想法吧。”

姜桂香其实是没看出任何门道,不过她觉得周渔是个脑筋活络的人,不可能想不到这些问题,所以问一问。

哪里想到,周渔竟然真的点了头:“是,我是想卖菜的同时,也卖点其他东西。”

个体户营业执照上面写的可是食品,也就是说,周渔可以卖各种吃的,不限于蔬菜。

周渔问姜桂香:“我听伍总说,今年副食券就放开了,我想进点酱油醋这样的调料品,还想卖点小零食小糕点,你知道怎么进货吗?”

利民餐馆对这个最熟悉了,姜桂香立刻说:“这个你问对人了,交给我。过两天我们商务局有个订货会,是为了明年商务局下面这些便民店面订货开的。食品厂,调料厂,日化厂都会来。我可以带你进去看看,现场订货不可能,不过,我知道他们住在哪里,晚上我带你认认人,私下签合同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