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信徒相见(第2/6页)

一时间,元瑜的贤德名声在京中也传的人尽皆知,风头直接盖过了主母元枝意。

就在这种情况下,众人忽然就听闻这位主母元枝意,也就是王其琛的母亲,病逝了。

那场病来的突然,才五岁的王其琛小小年纪就没了母亲。

上一任王家家主的夫人,也就是现在的王老夫人,心疼这孩子无依无靠,便将他接到身边亲自照料。

王老夫人按照辈分,是王涣之的伯母,所以她想要抚养王其琛其实不怎么在理,但王老夫人在王家话语权大,她决定的事,别人便是想要拒绝,也说不过对方。

于是这件事便这么定了。

王涣之本不愿意将王其琛送去,好似是怕这个年仅五岁的少主成长起来,会借着王老夫人的势影响到他这个家主的威严。

但谋士王漳不知与他说了什么,总归在那之后不久,王焕之便应了这事,而后以“礼”闻名的王家就又举办了一场大儒辩经。

他们与元家,以及其他书香世家一同辩论,谈这“小妾能否被提为主母”。

将近三日三场的辩论后,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一句话——“凡妾秉礼有功,主母逝可承嫡”。

元瑜嫁到王家几年,安守本份从未犯过一点错处,这是有德,生下了两个孩子,这是有功。

于是这位贵妾,一朝成了名正言顺的主母,且此后就有了不少妾抬为主母的事儿,人们渐渐便潜移默化接受了这个概念,也渐渐淡忘了最初这个“礼”是怎么来的?

又是谁开的头?

但王其琛不会忘。

楚九辩从小祥子那听到这狗血的往事后,便觉得王其琛的母亲死的蹊跷,说不准就和那位继夫人有关系。

王家父子关系不合,显然也有更深的内情。

至于元枝意的父母身为元家家主,为何没有追查女儿的死因,或许还是为了家族的利益。

家族的和睦与一个已经死去的女儿,孰轻孰重,对方定也是衡量过。

且那时候女儿留下的唯一血脉才五岁,根本没有自保能力,元家又不如王家势大,所以为了孩子,他们也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不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王其琛已经长大成人,被尘封的旧事也该渐渐擦去掩盖其上的痕迹,露出原本的真相。

所以楚九辩猜测,王其琛背后的舆论集团,除了一部分忠于王老夫人的王家人之外,便是元家的大房一脉。

他们定是在等一个契机,一个可以把王焕之等人踩死的契机。

这就是王其琛最大的诉求,恰好楚九辩未来也一定要将四大世家拔除,所以他们的利益便绝对一致。

不过楚九辩暂时不打算用这一点去拉拢王其琛,他如今还是要隐瞒好自己是九公子这件事,只以“大祭司”的身份与信徒相处。

他打量王其琛的时候,对方也正仰着头看他。

脑海中无数念头闪过,王其琛忽而勾唇一笑,又变成了那个不怎么着调的王家少主。

“阁下是何人啊?”他问。

他问的是何人,那就是不打算把楚九辩当成神明,或者对方已经意识到这是在梦中,便没了什么顾忌。

楚九辩却也无声地笑了,说:“吾乃大祭司。”

话落,他果然瞧见王其琛面色一变,问道:“可是漠北那位大祭司?”

江朔野为了帮楚九辩收集信仰,把“大祭司”这个名号传的几乎人尽皆知,京中这些人自然也都知道。

所以楚九辩敢肯定,自己只要说出这个名号,王其琛就会联想到漠北。

事实果真如此。

不过对于王其琛的问题,楚九辩却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神明,有的时候就是要多一些神秘感,很多事都不能明说,要信徒自己猜测才有意思。

王其琛见他沉默,态度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又问了个问题:“您为何会选上我?”

系统抽出来的,咱俩有缘。

但楚九辩显然不可能这么说,便道:“命数如此。”

命数?

王其琛微微眯了眯眼。

此前漠北军四处传扬说仙人入梦,赠了江朔野马镫和马鞍的制作方法,但王其琛却并不信。

但他也猜不到江朔野编出这么个瞎话的目的。

可如今这位大祭司竟然找上了自己,王其琛便是再不信,也有些动摇了。

如今经历的这一切,到底是梦,还是真实?

是他醉酒后的幻觉,还是真的有“仙人入梦”?

若这位大祭司真的是仙人......

此前对方给了漠北军马蹬马鞍,那如今对方找上他,是要做什么?要给他什么东西吗?

这世上没有天上掉金子的事,他又需要付出什么?

思绪翻飞,王其琛刹那间就想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