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宅务2(第2/3页)
往往她这样唤他的时候,他都明显会变得更好说话一点。
男人垂眸凝望住她,抬指将她鬓边的碎发绕到耳后。
“嗯。”他淡淡回应着,指尖顺着妇人玉洁的脸庞滑至曲线优美的雪颈,微微挑散了领口,只一垂眼就窥见妩艳的春光。
——她从有孕后便丰饶了不少,如今腰身四肢已恢复纤细,但这一处的起伏仍颇壮观。
“杜姨娘人在内宅,久不见客,对外头的事情了解不多,杜太太夫妇是她兄嫂,至亲手足,她自然觉得可靠。”
“这事其实并不难办,书晴虽年幼,却不是糊涂的人。回头我与她说明利害,她自然会劝着杜姨娘,她说一句,比咱们这些……说一万句管用。”
宋洹之有些心烦意乱,其实他不想妹妹们那么快嫁人。兄长和长姐没了,家里变得这样冷清,余下他们几个手足,有书晴书意在,母亲和祖母跟前也没那么寂寥。如今一个两个都要出嫁,不但没人陪伴长辈们,就连祝琰管家理事的帮手也少了。
他闷闷听着祝琰劝解,垂眸把玩着她襟前的系带,一根两根三根……尽数解散了,他温热的指尖触上来,祝琰的呼吸和语调也跟着乱了……
祝琰没有阻止杜太太,也没有惊动杜姨娘。
某日上午,她带着书晴书意去乔家赴会,在半途中绕去了一趟竹雪馆。
这是座新建的戏楼,里头养着名闻天下的艳角儿。白日里四下静寂,从古朴静雅的建筑外瞧去,根本看不出这是什么下流场所。
马车偶然间在此停留了片刻。
一扇敞开的门里,残妆的旦角扶着个东倒西歪的公子哥从内出来,两个仆从模样的人连忙上前接着。
“晁哥儿昨夜多饮了几杯,劝都劝不住。你们先带他找个地方散散药力,等清醒些了再送回家去。可别叫晁夫人又抓了现行,上回被大人打的鞭上还在背上烙着呢。”
书晴书意都是受过庭训的大家闺秀,请进内宅里唱戏的多是未长成的姑娘家,自然从没见过这样女貌男音的奇特人。
书晴从半透的车帘望出去,目光落在那个不省人事的公子面上,瞧他被从人半拖半抬地弄上巷子里停着的马车。
回眸的瞬间,她瞧见祝琰投来的视线。
仿佛脑海中有一根弦被轻轻拨动,祝琰分明什么都没说,却立时令她明白了一切。
这个特地绕路而来的角楼,这个适时敞开的门口,这个恰到好处出现的人。
是被事先计算好,特特展示她一个人瞧的真相。
晁太太,晁大人,近来她听过太多次这个姓氏。
那个昏睡不醒,烂醉如泥的年轻男人。
二十岁的模样,身量样貌,依稀就是舅母嘴里日日提起的那人。
而拥着他出来的那个旦角儿……
那、那分明是个男人……
舅母嘴里千般好万般好的晁公子,聪明上进,大有可为的那个晁公子。那个天上有地下无,浑身优点没半点缺陷的晁公子。
他是个好男风的人!
怪不得祝琰给她过目的名单里,从来没这个人的姓名出现。不是嘉武侯府自视甚高、瞧不上晁家门第,不是嫂子祝氏未曾用心替她筛选人选。
是他这样的品行,这样的行止,根本就不配被誊抄进嫂子手里那本名册。
试问哪个太太奶奶,会甘冒被祝琰记恨的风险,替她引荐这样的人呢?
书意一直未吭声,没猜透为何自家马车要在此停留这么一刻。她隐约觉得,车中气氛变得有些冷凝。书晴和祝琰瞧着车外,谁也没有吭声。
马车沉默地越过长街,驶进乔家东边角门。
书意不知发生了什么。
次日一早在嘉武侯夫人处见着书晴时,只觉得二姐姐的眼睛有些红肿。
而杜姨娘更是病了一场,几日没进上房。而近来那个频频上门的杜舅母,却是再也没见其踪影。
半个月后,书晴同东阁大学士府的仇三公子定了亲。
这一年的寒潮来临前,宋家两个姑娘先后定下婚期。
而在宋泽之的百般坚持下,许氏总算点头,同意于年底嫁入宋家。
祝琰闲时与宋洹之感概,“一年光阴就这样过去了。不知为何,有了弛哥儿后,我总觉得日子过得飞快。”
书晴的婚事,祝琰办的很妥当。保全了杜姨娘的脸面,也维护住了书晴的尊严。
她其实也曾隐约的担忧过,怕书晴和杜姨娘一样,被杜家影响的太深。或是像某些老辈人一样,觉得男人在外养个戏子娈童都不算“毛病”,甚至称得上是某种“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