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婚前
姑娘们的婚事定下后,侯府就开始筹备宋泽之和许氏的婚礼。
这场原该完成于前年秋天的婚礼,为着各种缘由拖延到如今。
许氏和宋泽之从小一块儿长大,情分匪浅,比一般未婚夫妇感情基础更深厚。也正因如此,许氏才越发觉着心寒,她惊讶地发现,原来她对宋泽之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幼时那个满心满眼只有她的少年,在离开京都在外求学的这些年里,变成了令她倍感陌生的模样。
两家长辈并不清楚她与宋泽之之间发生过什么,虽明面上并没有催促过完婚,但她知道,两家都早将对方视作亲眷。成亲是迟早的事,她顶着宋泽之未婚妻的名头多年,早就再没别的路可以选。
这两年宋泽之待她加倍殷勤讨好,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能否认,他是有诚意的,出于种种考量,她终究还是选择向前一步,完成未完的仪式,正式以他妻子的身份,跨过嘉武侯府巨幅匾额之下的那道门。
虽然帮忙操办过谢芸的婚礼,但今时不同往日,一个是在丧期从简出嫁,一个是隆重迎娶新妇。无论是宾客数量,还是仪程规模都不可同日而语。婚期前两月,祝琰就着手在为婚仪作准备,同沈氏商议着拟食单、帐幕铺盖和摆设用具的规模样式,同外院管事们商议修缮迎宾用的厅堂和新妇住的院子,灾荒时受影响的花木也要重新选苗种植,不仅要考虑景致和谐美观,也要考虑哪些更适应婚礼时的气候;还要与嘉武侯夫人一块儿拿主意商定邀请宾客的名单,送至许府的聘礼,从账上挪出足用的活钱以备不时之需。
许氏与宋泽之婚事定得早,许多物事早年嘉武侯夫人就准备下了,奈何刚刚遇上灾荒,钱粮水米都吃紧,对祝琰来说又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背着人时,嘉武侯夫人与乔夫人私下念叨,“我这二媳妇自嫁进来,几乎便没有清闲时候。也难为她,恰遇上这两年家里困厄多些。我又不争气,精力不济,家里几个还都年幼,多得她看顾操持。”
宋淳之过世后,嘉武侯夫人跟着去了半条命,前半生所有风光荣宠,到生死面前不过是浮烟一缕。她歇了争胜之心,也再兴不起任何对尘世繁华的渴望。如今只盼着家宅宁静,人事安和。
心境的改变,体力上难支,她从一个精明能干、扛得起整座侯府后宅的管事妇人,变作成一夜老了十岁、体衰力弱,需人陪伴看顾的长辈。
她心中很明白,祝琰的敦厚难得,这样任劳任怨,这样毫不保留。
初时她并不看好这个出身普通的二媳妇,即无葶宜那样的家世出身,也不似许氏这般熟识亲厚,不过因她是老太太选的人,又见长成后出落得标致,不至辱没了洹之,才极为勉强地认下这门亲。
经由两年多来的相处,如今的祝琰早已脱胎换骨,迅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宗妇。对外进退得宜担得起嘉武侯府少夫人名头,对安牵老扶幼撑得起长媳重责。
也许她并不似旁人那样拥有过人的脑力和智慧,仅凭着勤恳好学、谦恭和善的这份心力,努力经营着生活。
乔夫人瞧伶俐人瞧得多,并不大看重这方面的才干,依她之见,不论是多蠢笨无用的人,一旦被摆在那个位置上,处事时间长了,总能作出点引人注目的成绩来。她撇撇嘴,放下了手里的茶盏,轻叹道:“最要紧她能替洹之、替你们宋家开枝散叶,不像我们家那个……整日的耍嘴卖乖,显摆能耐,实则是半点用处没有。”
乔夫人盼嫡孙不是一两日了,嘉武侯夫人明白她的心病,陪笑着饮茶,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婚礼前一日,祝琰和沈氏一块儿去了趟许家。新房的铺盖被褥、床帷幔帐由女方准备,早早将尺寸量仔细,按照许氏的喜好做了新的一套装饰。沈氏留在厅里与许氏的亲眷门寒暄,祝琰带着几个小辈去许氏的闺房里取。
书晴书意这些日子都被限制出行,拘在屋子里头做绣活等候出嫁,因与许氏自幼亲厚,才被长辈们特许过来凑热闹。
许家几个小辈与她们早就熟识,见了面自有说不完的话题。姑娘们在外间你一言我一样语的谈天,屋子里铺了洒金的红帘帐,许氏穿着簇新的粉红新裙坐在床里,祝琰瞧她颦眉不语,知道她心结还未解,上前轻轻抚了抚她的手背。
许氏肯点头许嫁,对宋泽之应当还是抱有期许的吧?
“事到如今,多思无益。”祝琰握住她的手,低声开解道,“既选了要好好走下去,过去的便让它过去,日子得往前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