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第2/3页)

李柔笑道:“听说表妹这几年写了很多文章,还都出版了,怪不得说话就像在说故事一样,听着真有趣。”

原来部队的生活这么有趣,虽然远离城市,却有一番城里人所无法体会到的乐趣,并不是那么单调艰苦。

从中也能看出,顾溪这几年在部队里过得很好,因为说起这些时,她的神色是明亮的、愉快的,没有丝毫的阴霾和压抑。

比在顾家的五年都要过得好。

在场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因为一个人过得好不好,是无法遮掩的。

冯敏含笑听着,虽然已经听过了,但现在听顾溪说,她还是很喜欢,忍不住看向江惠君,见她怔怔地坐在那里,面上流露出悔恨苦涩,心里嗤笑。

人啊,总是这样,以前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将孩子的心都伤透了,才开始后悔。

后悔有什么用?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被原谅的,作父母的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又怎么可能去爱父母?感情是互相的,需要经营,只有一方付出是无法维持的。

冯敏不觉得顾溪这么冷淡有什么不对,正如当初顾文茂出事,沈家什么都没做,也是表明了立场。

他们那么疼爱的孩子,顾家人却不曾善待她,沈家为什么要帮?

如果帮了,那他们这是代替顾溪去原谅顾家这些年对她的伤害不成?那反而是对顾溪的一种伤害。

顾溪很谦逊地说:“只是随便写写,赚点生活费罢了。部队那边的工种不多,很多家属都没工作,不能成天无所事事。在朋友的帮助下,便试着写了个故事,给出版社投稿,没想到出版社居然会收我的文章,后来就顺理成章地继续写下去了……”

“真厉害!”李柔夸道,“我听书音说,这几年你出版的书不少,还给很多书画插画,画得挺好看的……咱们家看来要出个大作家和画家了。”

江成业和唐凤珍也是一脸高兴。

“溪溪这点很像你们奶奶,她当年也能写得一手好文章,还会作画,家里还留着她的一些画作呢,听说她年轻时还参加过一些革|命的文学社,写文章批判鬼子……”

江成业夫妻俩越说越高兴,越发的觉得顾溪像江老夫人。

她就像完美地遗传了江老夫人优秀的一面,不仅是美丽的容貌,还有那份聪慧和才华。

坐在对面的江惠君默默地听着,心头慢慢地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疼痛。

她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当年让她觉得丢脸的女儿,其实才是最优秀的孩子,也是最像自己那令人崇拜赞叹的母亲的孩子。

如果当年……没有抱错的话,这孩子会养在她身边,她会从小培养她的女儿,亲生女儿会比养女更优秀,她会为女儿自豪……

可她当初都做了什么?

她居然嫌弃刚从乡下回来的亲生女儿不如被顾家培养了十几年的养女|优秀?

她哪里来的脸?

苦涩在心头蔓延,苦得她想要皱眉,想要大声呼喊,想要……和女儿说说话,告诉她,自己后悔了。

但她不敢。

江惠君不敢,怕会被那双和年轻的母亲一样漂亮的眼睛冷漠地注视。

**

中午,冯敏等人在江家吃了顿午饭。

难得他们过来,又是过年时间,江成业和唐凤珍都很热情地留饭,要好好招待他们。

年纪最小的沈烛烛不意外赢得江家所有人的喜欢。

不仅大人喜欢他,表哥表姐也喜欢他,吃饭时都抢着要和他坐,姐弟俩一左一右地将沈烛烛夹在中间,给他夹菜,要喂他吃饭。

大人们看得好笑,原本还担心没个大人看顾,三岁的孩子吃相不好,可能会吃不饱,哪知道这孩子居然能自己拿着调羹,自己吃饭,虽然还是会洒出一些,但很认真地吃完了。

哥哥姐姐们给他夹菜,他还会认真地道谢。

坐在对面的江惠君、顾远征都看得十分眼热。

对江惠君和顾远征来说,顾溪的孩子就是他们的外孙、外甥,是他们的亲人,看到这孩子那么像顾溪,心情自然是复杂的,但也是喜爱的。

吃完饭,顾溪觉得有些撑,去花园转转。

唐凤珍陪她一起去,主要也是有话和她说。

“……这几年,你妈一个人在外头租房子住,偶尔会和街道办的人一起做义工,照顾一些孤寡老人,会接些手艺活赚钱……”唐凤珍轻叹一声,“当年她确实做得很过分,我能看得出来,她早就后悔了。”

顾溪不语。

“还有你爸,这几年在农场过得很不好,可能还要在农场待几年……”

唐凤珍说到这里,不免嘘唏。

这几年,不断地有人平反,她还以为顾茂文可能也会被平反,哪知道一直没消息,后来找人打听,才知道当年牵扯到贪污案的人都不会被平反,毕竟那是板上钉钉的罪证,就算顾茂文是被连累的,也只是去劳改,而不是被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