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2/5页)

李启善无比真心地夸道,毕竟崔云祈曾是第一公子,燕寔比崔云祈还好,自然是最高的夸赞,再者,崔云祈好也没给他做过朝食啊!对比下来,自然是这个侄女婿更好!

李眠玉还没有何反应呢,一直沉静的燕寔又给李启善盛了一碗粥。

李启善埋头喝粥。

李眠玉这才笑了起来,温柔柔说:“燕寔当然是最好的。”

李启善鼓着一张脸又看她,心想,完了,大侄女陷进去了。

父皇难道没教过大侄女作为皇室中人,不能随便把真心给出去吗?

李启善又偷瞄了一眼燕寔,低头吃饼,算啦,他们也不是皇室了。

吃饱喝足就好。

--

吃饱喝足后,燕寔收拾了一番,便离开了小院,留下了卫士守着,李眠玉则拉着十二皇叔去读书。

今日读的还是昨日读的那本,关于策论的。

李启善也不懂,李眠玉一个女孩儿怎么能读这些读得津津有味,可拿着问题问她,她总能说出自己的观点,有趣又新奇,弄得他也来了兴致,觉得读书有意思起来。

“我以前在宫里时不爱读书。”李启善忽然道。

李眠玉抬起头来,眼睛一弯,“为什么呢?读书很快乐啊!”

李启善回忆了一下,倒没说别的,只如实说:“因为在宫里吃喝不愁,我是皇子,什么都不愁,为什么要读书?”

李眠玉想了想从前十二皇叔的体型,十分相信他这话,她抿唇笑着说,“读别人的所思所想很有意思,而且以前我父王就很喜欢读书,我读过好多书都有父王的批注,那就感觉父王在陪着我一样,所以我喜欢读书。”

李启善那张秀气的脸上露出笑来,“是蛮有意思的,但我现在读书又有什么用呢?也不是寻常人,还可以参加科举。”他唏嘘道。

李眠玉眼睛还是明亮的,只说:“没关系,自己会开心,就很好了。”

李启善低着头看着李眠玉,忽然道:“我有些明白为什么父皇独独最爱你了。”

李眠玉脸红了一下,有些娇矜道:“十二皇叔现在明白也不迟。”

李启善:“……”

他看着李眠玉臭不要脸的样子转移了话题,“你的驸马去忙什么了?”

李眠玉眨眨眼,还是娇矜的样子,“去忙着养我呀。”她顿了顿,幽幽说,“不过应该我养他的,毕竟我是公主,公主就该养自己的驸马。”

李启善:“……还是读书吧。”

李眠玉便笑着,翻开书里正读的那一页,问十二皇叔对此有何看法。

十二皇叔的看法就是李眠玉可真是磨人!

--

日子不知不觉进入十二月,南边的疫灾已经差不多结束了。

张有矩手里也没什么事了,他心里惦记着许久没见的爹娘,打算回长兴镇一趟,若是爹娘无事,便再回一趟三莽山。

他本不必再回那座匪山,但他想起那送他下山的公主,心头生热,想再回去一趟。

这一日一大早,张有矩便寻到崔云祈,想要道别离去。

崔云祈有些意外,他请张有矩坐下,温声挽留,“张兄有大功,将来到了御前,亦是要论功欣赏的,不如再留下来些日子。”

张有矩听到这话,心中甚觉奇怪,这崔侍郎此前也未曾有带他入京的意思,哪怕永武帝大行,也以在疫区为由上奏了一番没有回京,怎么今日却说这话?

而且,他也不想入京,永武帝大行后,新皇才登基,待过年入了正月就要出征北伐,如今百姓赋税苛重,他实无心情去做这官。

当然,他自是不会将这话说出来,只诚恳道:“在下家中父母年迈,许久未归,如今事已毕,想要回去一趟。”

崔云祈想了一下,自然不好再挽留,便问了一句他家住何方,派卫士送他归去。

张有矩忙推拒了一番,道:“在下父母在陇西长兴镇附近,不必劳烦崔大人。”

听到陇西长兴镇几个字,崔云祈怔了神,许久之后才回过神来,他不再阻止,却坚持让卫士送张有矩回去。

张有矩推脱不得,便应了下来。

他离开临湘县这一日,崔云祈亲自去了城门外相送。

一直到张有矩的马车缓缓从视线里离去,崔云祈才转过身,缓缓往城内回去,他垂着视线,不知在想些什么,成泉忍不住小心翼翼道:“公子,咱们何时回京?相爷已经来信催了几次了。”

崔云祈笑了一下,没有回答这一句,反而笑着说:“再过一个多月就过年入孟春了,军饷当是筹集得差不多了,春假过后,卢元珺要亲征北伐了。”

成泉听到自家公子直呼如今的皇帝大名,有些紧张地环视了一圈四周,没在这官道上见到什么人才松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