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屯田(第3/4页)
随后心中感叹,博昌侯小小年纪,为人处世却如此老辣,知道新王在城中势单力薄,所以才故意选他,这样就能让他主动来寻求汉使庇佑了。
闻棠:你想多了,单纯只是因为他儿子是霍光严选啊!
……
第二日,使团们前往王庭时,城中的楼兰人惊讶地发现,咦,最前面那名女使怎么换人了?
然后更惊讶地发现,哇哦,我们的楼兰王也换人了诶!
汉使们说出自己此行来到楼兰的目的,与楼兰交好,不光送给楼兰王和那些贵族们许多礼物,就连楼兰普通百姓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珍贵礼物。
比如更加先进的捕鱼方法、牲畜养殖方法或者高效省力的农具和粮食种植方法等。
楼兰如今的耕种方法还很简陋,差不多相当于中原春秋时期的程度,用石头或木头制成的农具,据他们自诉,春季种植就是将草编小篓里的麦粟种子撒到地里,粮食能活就活,如果收成不好就祭拜太阳神和大地母神祈求明年能让庄稼丰收。
当然,他们也不白求,会献上祭品的。
所以在见到听到大汉匠人们制作的新农具和科普的农业方法时,简直打开了新世界。
汉使:楼兰人,今年不用拜神了,因为你们的神!来!了!
苏武正在教导农人们使用耧车,汉工匠的专业能力很强,一晚上就能做出来一辆耧车,见到这样先进神奇的撒种工具,楼兰人嘴上的惊讶和赞美声就没停下来过。
该说不说,他们给的情绪价值还挺足。
休息时,众人和苏武聊天,学会一种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呆在当地,虽然才在楼兰停留了不到半个月,但他已经勉强能听懂几句简单的楼兰话。
一位楼兰兵在和苏武讲述自己当年在战场上厮杀时的经历,他对自己杀死了二十九名敌人这件事非常自豪,并将其当做谈资告诉苏武。
苏武听了个囫囵大概,只记得战场和二十九名敌人这两个关键词,这个战绩在大汉只能算是还行,但在楼兰这种小国应该已经很厉害了吧?
于是他真诚赞美:“好厉害啊。”
然后发问:“那你前年杀死了多少位敌人呢?”
楼兰兵:……?
扫兴的汉使。
大汉武德太充沛了,我不想再继续和你们说话。
有人对此感到不解,询问闻棠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农业知识告诉楼兰人,有一种自己家辛辛苦苦研究了好几代,结果最后全都给他人做嫁衣的感觉。
“莫慌莫慌。”闻棠语气淡定,“只是教些种植方法,扬我大汉国威,引得万邦来朝罢了。”
“他们手上又没有精钢制成的环首刀,你担心什么?”
邻居有粮我有刀。
……
即使那名卫士快马加鞭将张骞的信件送到汉边界,汉境中的邮人再以最快速度将其送回长安,可刘彻还是十月新年时才收到信件。
四月初,使团们刚从长安出发,闻卿离开长安后的第一个月,没有人向朕献上对国家有利的新发明。
闻卿离开长安的第二个月,朕做了个奇怪的梦,但从长安中的太卜和俸常口中,都没有问出令朕满意的答案。
闻卿离开长安的第三个月,仙人还是没有给朕赐下祥瑞或别的吉兆,朕很想闻卿和仙人。
闻卿离开长安的第四个月,一边观赏她画的《桃源仙图》,一边喝蜀地上供的茶荼,彻夜未眠,处理公务。
……
闻棠离开长安的六个月,刘彻终于收到了西域传来的消息,看完之后,刘彻居然有一种……果真是博昌侯能干出来的事的t感觉。
对于楼兰王俯首附汉这个结果,刘彻非常满意。
你看,朕的博昌侯和博望侯多有能力啊,进入楼兰王城后的第一晚就成功解决掉里面残存的残存匈奴势力,并另立一位一心向汉的新王。
至于张骞信上所写,讨要的那些东西……
给给给,不就是一点武器吗?朕给他们!
得知西域有稀有的匈奴脑袋可以砍,大家都争先恐后报名,数月后,同样一队满载货物的使团从长安出发,不过和上次出塞时不同,这次除了三百名要去西域屯田的士兵外,橐驼和马匹身上背着的也不是贵重礼物,而是武器。
哦,还有紧急设计制造,送给西域各国王侯都尉大将们的印记。
在楼兰呆了将近二十天,使团离开扞泥城,沿着昆仑山脉继续西行,据楼兰向导所言,这条路上有许多小国,比如盛产美玉的于阗国,以农耕为主的戎卢国、水草稀疏的小宛国等,这些国家都很小,国力也不强,人口只有一两千,若是逐一拜访,定会耗费许多时间,所以张骞和闻棠商量过后,决定将使团分为三队,分别去结交不同的国家,最后在最北端的难兜国会合,一起去罽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