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3/4页)
才坐下,许敏敏问:“小城说你是江城人?江城好,跟江州离得近,风俗习惯也差不多。”
姜皙冲她微笑:“嗯。”
“你家里……”
“姑姑。”许城打断,“她就是我一个朋友,你别调查户口了。把人吓着。”
许敏敏心想,什么朋友?你小子还想糊弄我?看你那紧张样儿?没出息!
可转念一想,或许两人还没戳破那层纸呢,她可不能给她宝贝侄儿扯后腿,遂笑道:“行,我话多。你们年轻人聊,我去菜市场买菜。西江,添添,想吃什么呀?”
姜皙摆手:“阿姨不用麻烦,我们自己出去吃好了。”
许城却看着她:“你想吃什么?我姑姑手艺很好,地道的江州菜全会做。”加了一句,“阿皙,她一片心意。”
这称呼,叫姜皙滞了滞,像是到了这一刻,才终于回到江州,回到记忆中的故乡。
她清黑眼眸怔愣地看了看许城,才转向许敏敏,说:“添添喜欢吃鱼。我的话,特色蔬菜就好了。”
许城说:“姑姑,她喜欢藕带跟芦蒿。鱼要桂花鱼。她讨厌鱼刺。”
姜皙垂下眼帘。
许敏敏瞧瞧两人,眼中放光:“好!”
许敏敏走了。
姜皙默了半刻,说:“鱼刺再多的鱼,我也吃的。我早就不挑食了。”
虽然榨菜还是不喜欢。
许城无言以对。
半晌,看了下手表,问:“现在去吗?”
姜皙点头,叫姜添起身。但姜添在看喜羊羊,说不愿意出去玩。
姜皙说:“不是去玩。是去接哥哥。”
姜添立刻关了电视,乖乖起身了。
许城给许敏敏打了个电话,说带姜皙他们出去转转,晚饭前回来。
旧殡仪馆在老城郊区,一路过去,城市消退在身后,涌出大片的水塘、矮屋和农田。正值清明,公路两旁的农田里,油菜花开出大片大片的金黄,像巨大的金色地毯。
清明分明是愁绪纷飞的季节,可油菜花不管那么多,照样那么艳丽灿烂。
到了殡仪馆,三人一道去寄存处,接待的工作人员是位五十来岁的大妈,正在座位上拿电脑追剧。
许城说明来意,要取骨灰。
大妈掀起眼皮:“谁的?存单有吗?”
许城把单子和寄存费收据一起递给她。
大妈一张张看着,皱眉:“这都快十年了吧?你们这些人也是心大。”
许城还没开口,姜皙低低说了声对不起。
大妈起身,走进存储室去。等她出来时,手里捧着个灰黑色的盒子。姜皙的目光一下胶上去。
大妈看两人的眼神变得奇怪。许城给她的单号上是数字编号,但她进去取骨灰时,能看到死者名字。
她说:“这是你们什么人?”
许城说:“朋友。”
对方挑了下眉:“这人……”她似乎想评价什么,想想人都死了,话又吞回去,继续看她的电视剧。
姜皙盯着那小小的朴素的木盒子,轻轻触碰一下,盒子老旧了,覆着一层薄灰,木头上有碎裂的漆皮和干纹。
“阿姨,您这里有更好一点的骨灰盒吗?”
姜皙给盒子里的灵魂换了个更厚重精致的黑色骨灰盒,腾挪骨灰时,她打开盖子,发现人的骨灰并非全是灰白色的粉末,还有小的骨头碎片,但分辨不出是哪个部位。她将旧盒子里的灰刷干净了,盖上盖子,抱起来。
许城始终看着她。
她一手捧着盒子,一手抚阖着盒顶,低语:“哥哥,我接你回家了。”
她望住许城,眼瞳湿润,挤出一个微笑,说:“他好轻啊。”
许城眼圈红了,克制着深吸一口气,说:“我们走吧。”
姜添茫茫然跟着两人走向汽车,回头看看,终于焦急地问:“哥哥呢?我们不是来接哥哥的吗?我怎么没看见他?”
姜皙停下,看着怀里的骨灰盒:“这里。”
姜添愈发疑惑,急道:“为什么哥哥在盒子里面?盒子里面都是灰。哥哥那么大,装不进盒子的!”
姜皙说:“添添,哥哥已经死了。我和你说过的。”
姜添怔了怔:“死了?”
“死了。早就只剩我们两个人了。你懂吗?”
四月初的栖雁山,草木茂盛。今早下过细雨,山间一片水洗的嫩绿。空气清新极了,大自然丝毫不管不顾人间是清明。
进山的公路年久失修,水泥地如蛛网般裂开,缝隙里生着一丛丛新草野花。
栖雁山以前是姜家的地产,一把大火烧掉后,江州人嫌这块地晦气,无人愿意开发。这片离老城近、新城远,久而久之,就荒废掉了。
沿着坑洼的水泥路颠簸两三公里,姜家宅子废弃的大门映入眼帘。大铁门残缺断裂,只剩底座骨架,锈迹斑斑。门柱上的意大利瓷砖业已剥落,裸出灰色水泥跟红色底砖,缀着牛皮癣一样的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