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蒋思捷(第4/5页)

总不能铺子赚得多了,就也得给伙计涨工钱,平日一天就干两三个时辰的活,别的事不管做,这种时候还想涨工钱,不得多做事多干活。

不然史掌柜也不好和林秋然提涨钱的事。

两人还算上道,等月底史掌柜盘完账,只要赚得多,就能涨钱。

铺子关着门,史掌柜就在小屋里桌边数钱拨算盘,赵兴出门了,陆凡该打扫打扫,该挑水挑水。

史掌柜心里门清,以前一日能有三四两的利润,这回总得翻个倍才成。

不过刚经营一天,本钱没法细算,今日算算流水,再估算个利润。

楼上总共八桌,流水是八两二钱,一楼这边都是铜板,史掌柜数着,总共是一万两千三百六十文。

因为酒水赚不了太多钱,还便宜一成,今儿就算三点五成利润,再粗算铜板换银子的钱,昨儿也赚了七两。

翻倍了。

这两日天气好,生意肯定好,算上这月阴天下雨,几日生意差,那一个月也能有一百多两呢,史掌柜自己就能拿一两多银子。

嘿呦。

史掌柜龇牙乐,抱着算盘又算了一遍,打算私下和林秋然说说。

至于为何不现在说,还不是因为厨房人多,婉娘是外人。

这会儿婉娘是做活认真,可保不起见酒楼赚得多,有别的心思,能防还是防着点。

中午吃过饭,林秋然听史掌柜说了这数,还挺满意的。

装潢投的钱多,但回本很快。现在五芳斋一个月有二三十两分成,于婶儿家也送了几两银子来,香料徐远珩说赚得多,但是大部分钱都投了出去。林秋然每月都是九十两分成,若再加上酒楼赚的钱,一个月能有小三百两银子。

林秋然还是很知足的。

有了钱可以还些好的家具,在院子里弄些花花草草,再买个宅子也成的。

林秋然想起萧寻来,虽然萧寻说打仗不会殃及这边,但粮食可能会涨价。她不算发战争财,可以囤一些,老家种的,林秋然怕有人抢。

而且忙生意的事,刘氏许久未看过了,她不回去,总得让林明跑一趟。

林秋然心里盘算着这些事,汤圆如今还小,不着急去胥州京城,还是先赚钱吧。

孙氏常感叹有钱好,汤圆有奶喝,天热后哪怕不出门,也能抱着汤圆在院子里走走转转。吃得好睡得好,林秋然把家里家具都换了,从外看宅子庄重大气,进来也分外雅致。

太师椅,红木桌,吃饭用八仙桌,门房也有人守着,里面床、柜子……也都换了,总算像点样子。

酒楼生意很好,林秋然有余钱,五月份又买了两个丫鬟,一个二十多岁,擅绣活,管给家里做衣裳侍弄花草,另一个三十多岁,管做饭洗衣。

林夏多是给林秋然跑腿做事,她来萧家时年纪小,性子活泼爱笑,现在多了几分稳重气,过个一两年也能独当一面了。

这期间,萧寻一直没回来,孙氏只一开始问了林秋然两次,“萧寻可来信说何时回来?”

林秋然撒谎道:“娘,上个月有寄信,不过说军营事忙,回不来。”

孙氏在心里叹了口气,嘴里念叨,“都好几个月了,还是三月初走的呢,现在汤圆都会爬了。这当爹的,还没徐公子陪汤圆多。”

徐远珩这几个月还来过两次呢,孙氏只能自己抱怨,她怕自己为萧寻解释,林秋然心里不痛快。

林秋然安抚道:“他是忙正事的,能回来的时候自然就回来了,别急嘛。”

孙氏点点头,看着外面的日头,心里越发着急。

孙氏后来不打听了,因为她抱着汤圆出门的时候听说朝廷在征兵。孙氏吓了一跳,精神恍惚地回了家。

咋又征兵了呢,她问萧大石,“你说是不是打仗了,萧寻也去打仗了?”

萧大石以前也服过兵役,老家的舍不得别的儿子,就推他出去。不过那会儿没战事,不会死人。这两年战事吃紧,他家就萧寻一个,而且男儿志在四方,萧寻也愿意去。

萧大石道:“估摸着是打起来了,没事没事儿……”

孙氏一脸愁容,“这事儿你千万别和秋然说,可回来了,若再出了点啥事儿,秋然肯定受不住。”

孙氏看了眼汤圆,他现在七个多月了,头发长了不少,这总算熬过了暑热,汤圆比以前爱动了,要是萧寻见见多好。

唉。

萧大石:“嗯,我不和秋然说,你也别总是问,问多了就容易瞎想。”

孙氏道:“我那不是不知道吗,以后肯定不问了。”

俩人盼着瞒一瞒,省着林秋然知道西北打仗了胡思乱想。只不过朝中征兵,带来的影响不小。

粮食价钱涨了,但萧家有二十亩地,足够吃用,那边的先囤着,该买还是买,不过是少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