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供述(第3/5页)
郭远听他找理由找得密不透风,笑道:“我们当然明白。不必再吩咐。”
端木汇这才诚心实意地请教:“看你的样子,恐怕是早就有了点子吧?”
“要说有,也不能算是有;要说没有,也不能算是没有。”
郭远提出的想法,是筛查武侯祠异变之后,所有研究机构、大学里有科研背景的人,有没有人紧急出城,离开成都。
这个计划基于一个大胆的假设——汪海成的真实目的并不是毁掉这个城市。这个假设早有端倪:在电力枢纽的时候,萤火成员盗取黑环时说过,这东西失控就会毁掉这个城市。汪海成在江口镇借云杉之手拿到了几个材质类似的黑球作用不明。几个黑球在武侯祠发生变化之后,会切开途经空间的所有物体,而这几个黑球相连之后,更是让连接空间内的整个武侯祠里所有物质都像通电的钨丝一样发光,辐射出热量,好像要把自己燃尽——连真空都要爆炸一样。
如果只是为了毁灭,汪海成恐怕早两年就把整个城市轰成粉了。
既然他早就能这么做,为什么一直不动手,反而一再拖延,还折腾这么大一套来,遥控起几十辆渣土车?更没道理的是,他选择在武侯祠采取行动——为什么?这是整个繁华城市夜里人最少的地方,哪有恐怖袭击选一个杀伤力最弱的地方的道理?为了羞辱诸葛亮,给王朗报仇吗?
何况,如果只是要以武侯祠为目标,渣土车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根本不需要把黑球藏在渣土车里,只需要把那些黑色的小东西安置在武侯祠周围就可以了——目标更小,更不容易被发现。
唯一的解释,武侯祠并不是目标,而是一次测试。“实验”。渣土车也不是为了武侯祠的测试准备的,而是袭击最终目标的强攻工具。
黑球是萤火袭击区域的空间坐标点,而渣土车是会动的,难以阻挡的坐标载体。
但这依然有一个无法解释的矛盾:如果萤火已经拥有胜过核武器的神秘装置来毁掉一切,那为什么要用空间坐标来限定范围?为什么测试非要选一个夜晚无人的核心城区,却不找一处边远无人的荒郊野岭?
在跟这个神秘萤火里的几个人交手几次后,一个大胆的猜想出现了郭远脑子里。
他们不是在尝试破坏,而是为了某种目的必须选择破坏。武侯祠的实验也不是为了测试武器的威力,而是试图控制武器的破坏范围,把那个“失控了会毁掉整个城市”的黑环威力控制在尽量不伤及无辜的范围内。
这些神秘之物展现出的是超乎任何想象的强大残暴的力量,但却又是以某种优雅而又无法抵抗的形式呈现。这种力量像烙印一样打在郭远心里,像黑洞一样吸引着他,让他心醉。不知为何,这些神秘的黑色物体在他心里勾起了奇妙的涟漪,他甚至开始觉得保护这个城市,剿灭萤火都已经不重要了,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寻这些神秘物本身。
那种超凡,凌驾于这个世界之上的力量,散发着惊人的吸引力。
这些超凡的力量解释了“萤火”成员的来源。萤火的核心成员来自研究人员,这绝不是恐怖分子的常规构成,而萤火的行动方式也与恐怖分子大为不同。恐怖分子的目的不是杀戮和破坏本身,而是借散布恐怖来实现更高的政治目的。但萤火之前几次行动虽然破坏惊人,但一切以破坏为止。没有申明,没有宣传,这也就是端木汇一直弄不清汪海成目的的根本原因。
他们拿萤火当作恐怖分子,但对方根本没有按恐怖分子的逻辑来行事。
郭远接下来的策略,便是基于“萤火”不是恐怖分子的前提。
如果是这样,那么,萤火在武侯祠的行动本来就是在部里的监控和诱导下,上面打算在这里把汪海成他们一网打尽。只是没想到端木汇小队居然顺着渣土车的线索摸了上来,反而在收网前打乱计划,提前惊扰了行动。
这让汪海成有了应对,武侯祠的惊天光体骤现乍消,除了引人瞩目的光以外,看起来对现实世界并没有什么影响。除了渣土车的事故,也没有造成任何破坏。这说明对那些神秘黑色物体的实验提前终止了,这应该也是随后部里追捕失败的原因。
上面绝对是可以提前下手的,但他们一直在等待,等汪海成实验。恐怕他们也在等这个实验的结果,也许是验证什么东西,或者是确认汪海成手上确确实实有他们要的东西。这就是上面一直吊着汪海成,却始终不下手的原因。
云杉和端木汇听郭远慢慢地解释自己的猜想,之前心中千头万绪的线索在这里汇总,各种诡异的碎片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理解的解释。虽然离奇,但是他们找不到反驳的理由,甚至从直觉上他们也没有反驳的必要。唯一混乱古怪的东西,都来自黑色奇妙的物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