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超限(第2/5页)
她哪儿也去不了。
从那时开始,白泓羽开始认真地自学关于宇宙和生物的秘密。这是她的抵抗运动,在平凡无聊的现实中向往梦中无垠的抵抗。当自己学得越多,越理解宇宙和生命,她就越觉得这个宇宙空旷孤独得让人难过。除了人类,宇宙中还没有找到任何已知文明:是我们找的方法不对,还是找的时间太短了?
可能确实是这二者的原因,但就算找到了呢?在这个宇宙的物理规则下,人类几乎不可能与外星人相遇——光速上限的第一性原则让广袤的宇宙变成了令人绝望的隔绝体,动辄亿万光年的距离,即使是一次通信往来都要耗尽地球的整个生命史。
当白泓羽明白21cm辐射源的可能含义时,她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三年级,变回那个有点中二的丫头,那个会大喊“你们这些愚蠢的地球人”的孩子。曾经幻想过的戴森云结构再一次浮现在她的脑海里,那直径有几百个天文单位的漆黑迷雾,覆盖了整个恒星系统。当飞船以十分之一的光速爬行般驶近,前方原来以为空无一物的虚空却慢慢泛出折射的光芒,打开红外监视器,她突然发现前方星星点点的黑暗一下变成刺眼的深红,那是智慧装置因为运转发热的痕迹,她吓得从驾驶舱上跳了起来:
“史波克[.电视剧《星际迷航》中的角色。]!
右满舵!反物质引擎100%全出力!我们要撞上了!”
“船长,已经来不及了!停止自动驾驶,启动规避操作!准备承受冲击!”
透过舰桥,看见那黑色现出自己的真面目,最开始像是浓厚的尘埃,当距离越来越近,才看到每粒尘埃都是行星大小的蜂窝型太空站。飞船在“尘埃”前越来越小,引力开始让它偏离航道。
“从行星太空站中间穿过去!”她下达指令。
“船长,这些巨型太空站质量太大,在它们中间穿行,引力扰动非常可怕,我不能保证安全。”
“孩子,我相信你。”
飞船绕过星球大小的太空站表面,太空站上平整的几何表面在视野上弯曲成弧。巨大的引力扰动让飞船不得不贴着太空站飞行,矢量推进器抵抗着引力拽出的弧线,从缝隙中向星系内部前进。引力扰动让“进取号”冲浪一样颠簸着,他们乘浪而进。飞行在诸多行星太空站的缝隙中时反而最危险,刚才还被左边太空站的引力捕获着,推进器全力咆哮也提不起速度,突然就越过了拉格朗日点,被右边太空站的引力弹弓弹射了出去。
行星太空站仿佛永无止境地往星系内绵延下去,只有等星系的太阳慢慢亮了起来,她才知道,飞船并没有在绕圈。正如穿过厚不见底的乌云一样,她终于看到了那个太阳本来的样子。这时候回过头,发现深邃的星空都已经不见,唯有银灰色的层层太阳能板将星系密密实实遮了起来。之前无垠的漆黑,星棋密布的宇宙仿佛是一个梦,她好像一直生活在这百来个天文单位的内环空间里,再往前,就是已经完全机械化的双行星,这个星系文明的起源之地。
“船长,我们已经潜入戴森云内部了。”大副说。
白泓羽兴奋得发抖,汪海成连喊了她三次,这姑娘才回到了现实。
不是普通的外星文明,是超越人类能力千万倍的神级文明!建设完成一个戴森云,意味着至少要消耗掉整个恒星系统所有的固态物质——岩石、金属在宇宙中是很珍贵的,戴森云系统少说也需要几亿个地球的物质量,不拆迁行星,总不可能凭空创造出物质来吧?光是想象一个这样的场景,汪海成和白泓羽这对师生就已经激动不已。
每一个天文学家面对这种情况都是一样的。在这个宇宙中,人类是否孤单?每个天文学家都对这个问题抱有一种敬畏和困惑的复杂心情。现在离回答这个问题还有两步:
第一,异常辐射源能否验证确实存在?
第二,异常辐射源能否确定就是戴森云?
白泓羽强作镇定地叫道:“老板,老板,这个发现如果验证了……”汪海成也心跳加速,吞了口唾沫,“别急,调之前同样天区的旧数据,对比筛查一遍。”
因为连续两次发现,汪海成一时不知道是应该继续跟踪发现辐射源的天区,还是继续巡天。这事已经超出正常逻辑,发现一个或许还可以当作中彩票头奖——统计学上不可能,但就是有人遇上了;连续发现两个,那数学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所以,回头筛查旧数据就成了最该做的事情,如果之前的数据也能验证疑似戴森云的存在,那就没跑了。
白泓羽马上开始行动,汪海成的心思却一下子浑浊了起来。这两个发现哪怕能被证实一个,自己特批晋升教授就问题不大了。如果两个戴森云都能被证实,那汪海成就必然面对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机会——两个低概率事件同时发生绝非巧合,只要他能找到其中联系,他就可以从一个单纯的发现者,变成一个新理论模型的建立者,从此在天文物理史上甚至整个科学史上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