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信仰(第3/6页)
“简单地说,传统上成都四门按东南西北分为四块——东穷,西贵,南富,北乱。以天府广场——本地人地标一般是叫省展览馆——为中心辐射开。除市中心繁华商圈外,东边,以前是成都老工矿厂区,居民以本地工人为主,后来国企改革,老厂破落,工人下岗,消费循环不畅;如今虽然有改善,但东边现在还有大量老旧厂房和职工宿舍,道路状况也不好,穷破的框架还在。西边自古就多官宦,杜甫草堂、武侯祠、青羊宫,之后省市公务员住房也都在这一片,气象幽静,不算商业繁华,但有贵气。南面旧来多商贾,属于发展很早的本地社区,富而不贵,商贸繁华,美食众多,宜商宜居;而且之后成都整体发展中心南扩,尤其是高新产业区往南,直接导致外地高级人才向传统南城更南的区域聚居,本地人戏称‘国际城南’,风格又跟传统成都大为不同,更接近北上广。
“北乱,原因要复杂一些。旧时交通枢纽在北面,后来大西南物流商贸批发又在这个区域,加上靠近老火车站,鱼龙混杂,盗抢骗高发;小帮派势力聚集,危害性不值一提,但人脉复杂。这些年整治下来,北边已经算不上乱,但比起南边来还是不够发达。”
作为当地土生的情报员,郭远说得详略得当,脉络清晰,远比纸面资料易记。不到二十分钟,三人脑中就有了整个城市大概的构造,然后再讲起地理、交通、地标来就容易多了。
这城市外人看来松散闲适,暗处内里却勾连错综,不说别的,光是一大堆保密单位就已是理不清的麻。有这些大大小小的保密单位在,就像许多美味的蛋糕,多少敌对势力都想要染指一把。不到半小时车程,这些情况郭远只能点到为止。
车眼看见着就进了城区,沿着中轴线朝目的地四川大学开去,郭远也就停下了解说。他望着窗外拥堵的车流也不知道在想什么,过了一会儿突然问道:“谁来猜一个?监控拍到的那个学生,是哪个系的?”
三人一时不解,端木汇第一个反应了过来,只觉得颅内如电涌。汪海成在他心中作为一个恐怖分子的身份太久,已经完全掩盖了他之前的那个身份,青年学者,天文物理教授。
难以描述的不安从端木汇心中升起,线索似乎在朝某种不正常的方向发展。郭远在暗示什么?这人脸上总是挂着一种提前看破什么的挑衅笑容,让端木汇颇不好受。在百忙之中,端木汇专门抽空看了“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资料。其实这病跟想象中不同,反社会人格障碍不是什么杀人狂,或者幼年缺爱之类;它更接近于神经疾病,具体表现为缺乏共情能力,不会把其他人当作和他一样对等的个体。正因如此,这样的人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必须通过法律和惩罚才能规范他的行为。尽管如此,他也是一个绝对的利己主义者,这是改变不了的。
这样的人是一把尖刀,用得好是快刀斩乱麻,用得不好就是自残手脚。
端木汇操起车载安全电话,接通了技侦部,“查到这个目标的信息了吗?……嗯,好……学生?好的,哪个系的?……好的,就这样。”
端木汇瞥了郭远一眼,放下电话,“物理系。”
他语气平静如常,在场其他人的心中却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异样。车外夜色渐深,仿佛有浓黑的雾透过车窗爬进来,卷在四周。只有郭远的笑容没有什么变化。“长官,我说的是猜啊。猜是什么意思?您的生活太乏味了。”他边说边摇头,“刚才要是开一局下注,我还能赚点饮料钱。”
庄琦宇,男,二十三岁,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高能物理方向。
夜色低垂,四川大学往来的人们反而多了起来,八辆电信检修车有序停靠在校园外,车上的涂装显示它们分属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广电网络。除非绕校园走一圈,普通人很难察觉这异常的局面,八辆大车将川大校园锁住,密不透风,将覆盖校园的网络全部接管。
确认徽章主人庄琦宇的身份之后,部里以最快速度锁定了他的手机、微信、QQ、微博账号。但还是慢了一步,部里追踪到他的时间是下午十六点,而手机最后联网的时间则是下午十四点,他名下已知的网络账号也没有再登录,不过最后的定位信息仍在四川大学的校园内。
部里又花了一个小时左右进行技术筛查。和很多人以为的不一样,即使是反恐部门,技术分析所用的数据也主要是依托公开数据,并不需要通过太多秘密通道去获取信息。
锁定了庄琦宇之后,部里立刻以社交联系网为线索开始摸底排查。他的好友、联系人有哪些?这些联系人在朋友圈、微博发言、QQ群、微信群留下的公开数据有哪些?其中多少与庄琦宇有关?即使他自己刻意避免在任何地方留下轨迹,也没有办法阻止社交圈的其他人泄露他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