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第2/4页)

“那还是得梳梳,你不知道,头痒起来可难受了...”老太太说,“有时我拿勺搅釜里的粥呢,头皮突然一痒,恨不得十根手指挠,偏偏又怕虱子跳进釜里只能忍着,都快忍出病来了。”

梨花脑子里立刻浮起那副画面,眉眼弯弯道,“跳釜里就跳釜里呗,为何要忍?”

“不是怕你叔伯他们恶心吗?”老太太说,“阿奶也觉得恶心。”

山英婆和老秦氏不怎么讲究,两人站在灶前,一会儿挠头,一会儿搓身上的泥,好似三年五载没洗过澡似的,搓出来的泥都快赶上豆子大了。

去年旱灾缺水不洗澡也就罢了,谷里有小溪,随便打桶水回去就能洗个干净的,两人嫌麻烦,就是不洗澡。

还有老方氏,她不过穿了两天她的衣服,身上就痒得起红疹。

定是衣服太脏的缘故。

她跟梨花唠叨起她们的行径,梨花昏昏欲睡,睡着前,迷迷糊糊听老太太嘟哝,“你还小,可不能学她们。”

没有那场旱灾祸事,梨花会是娇滴滴的小地主,脸颊白嫩,而不是跟麦子一个色。

山里好眠,梨花醒来时,屋里已经没人了,她掀开被子,就见旁边有个鸡蛋露出来。

剥了壳的,估计昨晚老太太没吃,特意给她留的。

近日天气不错,村民们砍了树,要去向阳的地方晒,她揣着鸡蛋出去时,外面已经没什么人了,老太太坐在榕树下,跟婶子们聊着家常。

山风微凉,吹得老太太的白发往后飘。

她和菊花婶说,“在村里那会,总嫌日头毒,干点活就中暑,进山后,温度适宜了,却不适合晾晒。”

谷里的白天会觉得晒,这儿树木遮挡,静坐时凉飕飕的,等木头晒干不得入冬了?

“是啊。”菊花婶的面前摆了个木盆,里头装着水,水里飘着许多橙黄的野菌,她边洗野菌边道,“山里就这点最不好。”

梨花过去,弯腰拨了拨水里的野菌,“哪儿来的?”

“三娘醒了?”菊花婶把洗净的野菌放筲箕里沥水,笑眯眯道,“隐山村的人送来的,说是村里没什么活了,她们有空捡野菌了。”

青葵县没有这种野菌,偶尔在集市看到有人卖也不敢买。

早些年,有人吃野菌死了,自那以后,村里人就不爱吃这玩意。

她说,“永乐村的稻谷不是要分些给隐山村吗?窦大娘子说那些粮食不够吃,便想多囤些野菌过冬。”

“隐山村的人回去了?”

“没,说是要去找野菌。”菊花婶问梨花“饿了没?要不要给你蒸米饭吃?”

清早煮饭时,她问老太太要不要给梨花蒸米饭,老太太说不用,因此她也就没煮。

“我不饿。”梨花拿起一朵野菌,“怎么吃?”

“煮着吃就行,如果吃不惯,就撒点盐,再讲究点的话就在锄头上抹了油烤着吃。”

隐山村的人教了吃法,用不着说,抹油烤着吃的味道最好,她转头跟老太太说,

“晌午给三娘烤几朵不?”

灶房的粮食是老太太在管,每顿煮多少米,煮多少野菜,都是老太太说了算。

菊花婶她们没觉得什么不妥,人多吃得多,不估着量,任由大家敞开肚子吃,吃不了多久就没粮了。

老太太点头,“我来弄吧。”

三娘金贵,吃食上需小心点,老太太蹲久了,起身舒展舒展筋骨,问梨花,“你回去看过凿出来的路了没?”

“没呢。”梨花不以为意,“下次回去再看。”

那是大家逃生的路,没有人会掉以轻心的,梨花说,“等四爷爷他们装了门,往后咱就能去峡谷了,那儿有很多有趣的人...”

老太太摆手,“什么有趣?你堂叔他们都快被折磨疯了,一群人整天嗡嗡嗡的,比蚊子还吵...”

“她们曾经也是益州城的风云人物呢。”

“不就是勾栏院的掌柜?”老太太撇嘴,“甭以为阿奶不知道,你堂叔都跟阿奶说过了,凿路那会,你堂叔让大家别往峡谷去,怕那些人盯上他们...”

赵炉做事瞻前顾后的,怕大家听了不痛快,偷偷跟赵大壮说的。

她说,“你堂叔怕你其他叔伯学你二伯呢。”

黄娘子也是那种地方出来的,要不是逃荒,老太太是不同意她进门的,但到处都乱,那时候撵走黄娘子,无异于逼她去死,何况那时候要学官话,黄娘子教了大家,撕破脸始终不好,所以老太太才接受了她。

好在族里没人拿此说事,对黄娘子也是感激更多。

她冷哼,“你叔伯他们老实巴交的,哪儿有你二伯心眼多呢。”

黄娘子刚进门那会敢说实话,一直瞒着。

梨花讪讪。

黄娘子的身份她是知道的,接纳黄娘子是她的意思,不为别的,就为那段记忆里黄娘子曾想救族里的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