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2/2页)

嫌关着她便宜她了,使唤她干活。

扯兔草,喂鸡,赶鸭子,什么活都得做。

她快被逼疯了。

同样是赵家姑娘,老太太为什么就偏心梨花?

眼看赵铁牛走到了院外,她将背篓往地上一扔,“你走,你走了明早我就吊死在你家门口。”

别问这招跟谁学的,赵铁牛听到这话,停下了脚步。

以为有用,赵文茵得意起来,“我早不想活了。”

“那你就去死吧。”赵铁牛回眸,凶神恶煞的瞪着赵文茵,“你要死了,谷里就清静了。”

“......”

在路上赵铁牛就看赵文茵不顺眼了,明明比梨花大几个月,走路跟蜗牛爬似的,还动

不动就哭,当真以为他们绑着她回来似的。

要不是赵漾苦苦哀求,梨花会管她死活?

他和梨花说,“先说啊,二娘如果死了,衣服鞋子给我家阿樱穿。”

“......”赵文茵气急败坏,她没死呢,赵铁牛就想着拿走她的衣服了?她眼眶一红,顿时泪雨如下,“你要衣服我就偏不给你,哪日我要死了,我先把衣服烧了。”

梨花不想听两人打嘴仗,“铁牛叔,趁早把床架弄出来,堂姐,兔草倒装草的筐里,要不然阿奶瞧见了,晚上你又吃的了。”

回来那晚,赵文茵看到元氏卧房空空如也,歇斯底里的大哭,吵得老太太一宿没睡。

第二天老太太把她关起来,想让她冷静冷静,谁知她又头撞墙,给老太太气得要把她轰出去。

后来,还是她请赵铁牛来重新打一张床的。

赵文茵想睡元氏的屋就让她睡。

反正出不去,随她怎么折腾,所以才有赵铁牛来打床这事。

赵铁牛说,“床脚已经锯出来了,拼上木板就完了,不过三娘,二娘这性子,不像会领情的。”

“我知道。”梨花睨着赵文茵道,“她既回来了,总不能让她撞成傻子吧。”

赵文茵怕老太太成习惯了,梨花一搬出老太太,她立刻熄了火,抓起背篓就往养兔子的草棚去。

赵铁牛摇头,“三娘,你怎么不和她说实话?”

赵广昌要卖了她,赵漾知道后,求梨花带她回来,梨花不欠她什么的。

梨花说,“说了也没用。”

赵文茵固执认死理,她说什么赵文茵都不会听的,与其费那个唇舌,不如就让赵文茵以为她敲晕她的,起码赵文茵心里会想着跟家人团聚而活下去。

告诉赵文茵真相,她若信了,恐怕就没活下去的勇气了。

梨花看赵文茵进了草棚,抬脚出去迎李解他们。

一群人挑筐的挑筐,背背篓的背背篓,脸庞黑黝黝的,皮肤粗糙得都快赶上树皮了,梨花走到石桥恰好碰到他们过桥,她问李解,“你们去哪儿了?”

李解穿着灰麻半臂衣,脸上尽是汗,“益州,益州百姓都往钦郡城去了,好多地没人耕,我们偷偷捯饬了一块种冬葵...”

看她去了趟荆州好像更稳重了,他继续说,“冬葵苗是在益州城里挖出去的,闻五他们常年待在益州,认识冬葵苗长什么样...”

地龙翻身,益州数月都没缓过劲儿来,城里的百姓搬走后,废墟了长出了草,掩埋的种子发芽钻出了土。

所以才便宜了他们。

想到什么,他脸色渐渐变得严肃,“有件事你得和你说说,益州迁都后,边境的将士会退守到益州城里,城门往南,益州大抵不管了。”

“官府知道我们住在山里,想招安,说只要我们下山,便抹去我们戎州百姓的身份,让我们以益州百姓的身份生活在益州...”

“你碰到官府的人了?”

“没有,益州城的百姓和我说的,益州节度使称王后免去了百姓两年赋税,并发告示说益州的城门永远向各地战乱之苦的百姓打开...”

益州王这是想干什么?梨花疑惑,“益州不怕岭南扮成难民入城?”

“不知道,官府的告示是这么写的,只是兵荒马乱的,这份告示能否传出去都不好说。”

至少,荆州的难民是不知道的。

他们连西陵县里的新政都不知,何况外州的官府告示了,他又问梨花,“荆州可有发现岭南人的踪迹?”

“没有,西陵县软红香土,灯火辉煌,没有半分警惕或戒备的样子。”

“荆州兵力强盛,怕是不惧岭南人的。”

戎州百姓逃窜,益州将其驱逐,而荆州却尽数收留,追根究底,还是兵多不怕岭南借题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