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乡镇也要培养人才
彭书记是真的有魄力,他也是真的想要给镇通网。在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很多外国大城市都没有链接进入网络的时代。他就要给一个乡镇链接网络。
如果这事儿放在其他领导身上,葛丹多半会觉得这个领导肯定是好大喜功,多半是要出什么幺蛾子的。
但是干这事儿是的他的老叔,是彭学武书记。葛丹就觉得这事儿肯定能成。彭书记肯定是有他的思考的。
其实葛丹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会这么想,其实这就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威望。彭学武这二十年来,把彭家村一个贫困村,一个十里八乡没有姑娘愿意嫁的有名光棍村,搞成了现在附近最现代化的乡镇,他这一路上做的事情太多了。
很多事情放在全国都是敢为天下先的。
所以在彭学武去市里面申请要给镇里通网的时候,市委政府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拒绝。而是好好的开了个会,讨论一下彭学武这么做的目的,和最后能不能出成果。会不会出现投了钱,最后打水漂的情况。
市里面的领导拿不定主意,导致最后省委的领导都注意到了。
而当初彭学武的顶头上司的梅县长,现在也是高升,在省委里面分管三农工作这一片。
所以从前的梅县长,现在的梅主任是鼎力支持彭学武的工作。
在省委大会上多次开口支持,表示彭学武这个镇委书记是自己的老部下,不会随便开口打无把握之仗。
所以省里市里也是很支持了。当葛丹第二天去镇政府里面去报道的时候,早就有相关人员来接待他了。
彭学武的构想是先搭建一个政府和医院学校工厂联网的网络。现在的政府政务网络已经有一套相关成熟的流程了。
那些东西需要上报,那些东西需要怎么做,这些都是相对应的规范。
这不需要彭学武操心。
葛丹就更不需要操心这个了,他需要做的就是把网络架设需要的东西列出来。市里面的信号站在什么地方也告诉了他。还有市区里面也会向彭家镇方向安装信号的分机等等。
上下都配合,葛丹要做的事情就不是很困难了。把镇上会弱电操作的一些技术工人集中培训一样。
在和上级的电信部门做配合。彭家镇自己也有施工队,直接开始基建工程。上下联合,其实整个工程施工的很快。只用了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布线和设备安装等工作。
毕竟网线是可以跟着电话线走的。彭家镇早就通了电话线了。
而真正麻烦的是快速培养一批能使用网络的人。
这个时候又到了葛丹继续发力的时候了。因为他在苏联这么久了,早就学习了各种技术。学习的非常的好了。
毕竟很多时候他们架设完了网络,还要自己测试一下。甚至有时候电脑坏了还要自己拆开来修一下。
最开始,葛丹对于这种昂贵的设备还是抱有一种近乎神圣崇拜的心的。后来跟在工程师身边,看着他们咔咔咔的拆开装上,直接清洗液清洗里面的电子元件。
有的时候还上电烙铁啥的。葛丹那种敬畏之心也就没了。他觉得,这玩意儿也就是这样了。
现在的个人电脑,已经很接近后世的个人电脑了。基本上是模块化安装了。葛丹在苏联都学会了怎么组装电脑和基本的电脑维修了。
这个年头讲究技多不压身,这年代的人就是好像什么都会一点。社会分工还没细化到每个人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就绝对不要做。
除了不会建设网站,葛丹真的是什么都会一点。
现在的电脑操作难度也比从前小多了。因为可视化操作系统已经出现了。比最早的时候只能依靠输入指令来开启软件的方法强多了。
所以葛丹也开始加紧培养电脑使用人才。
“用电脑,你们第一点就是不能怕它们!”葛丹对着镇上选出来,以后要当电脑方面操作人员的年轻人们大声的说道。
在这个培训的机房里,没啥防尘套,也不给电脑盖那种防尘布了。更不会搞的和无菌车间一样。
因为葛丹也说了,他们在苏联的时候气候恶劣也照样搞。你把机房搞的太多限制,会让人天然对它产生敬畏和害怕的。
你怕它,你就学不好了。
这倒是和很多学校里的思路完全不一样。毕竟学校里是要保护电脑作为学校重要财产。葛丹这里要的是大家速成。
只要把电脑当成一个大号的家用电器,学它就快得很了。
葛丹这种教学,还真的是让彭家镇的年轻人第一次见识到该如何使用电脑。
该要如何上网,该如何使用基本的软件。当然,专业的报表软件葛丹是不会用的。他在苏联也不需要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