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春江水暖鸭先知(第3/3页)
“哥几个,要不然咱们今天吃点新奇的玩意儿?”有人提议。
当即就有人让李青捞串串吃了。年轻人都是选择麻辣烫,因为麻辣烫看着有油水,这四分钱感觉花的值。
吃进肚子里,这些年轻人也被麻辣烫的热辣给呛的咳嗽。但是这种刺激是他们没吃过的。
吃了就停不下来。
一直到吃的实在是太辣了,整个人斯哈的不行了,才要了几个关东煮不辣的串串来压一下。
还有人去菜市场旁边买了几个高粱馒头,年轻人把高粱馒头当主食。再把串串当菜,一口串一口馒头。
两个馒头七八个串,年轻人们也吃了个肚皮滚圆。关键是这样的消费也不贵。加起来也不到四毛钱。比吃炒饼合算多了。毕竟这是有菜又有主食,比光吃主食舒服多了。
这一帮年轻人围在这吃串串,自然也会吸引着其他客人前来。
没多大一会儿,李青的摊子前面已经围满了人。
有和这些年轻人一样,单位放假休息,没食堂吃所以出来觅食的年轻人。
也有带着孩子出来买菜的父母,给孩子买两串尝尝新奇的。
还有谈恋爱的青年男女要了几串垫肚子,然后继续谈恋爱的。
各种人都有。
正如张福之前所说的,伴随着工资的上调,人民消费的欲望会越发的强烈。虽然说物价也会跟着涨,但是在可控范围内的适度通胀对国民经济是有益处的。
而这还仅仅是刚开始,大家还不适应。等到第一波的适度通胀开始对国内经济开始第一轮促进之后,大家才会发现市场会变得越来越繁荣,人民也会越来越敢于花钱了。
但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作为开小摊子的李青已经感受到了经济上升的暖流了。
中午十二点半,他准备卖一天的食材就已经卖完了。一点都没剩下。
他下午还打算支个摊,于是趁着下午不是饭点的时候,他加急采购了一批食材,下午接着卖。
现在的老百姓,对于采购大件贵重物品还是很谨慎。但是对于这种几分钱小串串的消费,已经没有从前那么在意了。
当整个国庆四天结束,李青才有时间好好的盘点一下自己这四天到底赚了多少钱。
刚好张福也来看他,看看自己出的这个主意能不能帮到自己的老朋友。
张福看着李青夫妻俩数钱,然后在刨掉食材、煤火等成本开支,最后李青颤颤巍巍不可置信的说道:“二十八块钱!这四天就赚了二十八块?我在工厂当搬运工一个月才五十块钱啊。就算是这个月开始涨工资,也就六十来块钱啊。这四天就赚了我半个月的工资?!”
张福却在这个时候提醒道:“李青,不能这么算。国庆节四天是特殊时期,生意好是正常的。好多单位的食堂不开火,好多住宿舍的年轻人不会做饭也没法做饭。这些天国营饭店的生意都好上许多。等到平日,一天能赚两三块钱的利润就很不错了。”
李青却已经知足了:“一天能赚两三块就很好了。这在食品厂要当上大师傅,或者是领导才有的工资呢!”
张福心道,账不能单纯的这么算。个体户的风险都要落在个体户自己身上。和单位里上班不一样。单位里上班,风险系数主要是单位承担了。只能说有利有弊。
不过现在李青和他媳妇正开心呢,这个事情就先不提了。
张福道:“那你觉得行,那就好好干。”
“嗯。”李青点了点头,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对着媳妇说道:“给我几块钱。”
李青媳妇诧异:“干嘛用?”
李青道:“去看那个被我撞断腿的老张哥,张山那里去看看。”
张福有些好奇:“你去,你不怕人埋怨你啊?”
“哎,做错事了,总要承担错误。我之前被厂里开了,也没了正经收入,想去看看张老哥都没钱买礼物。现在听说他出院了,我想要去看看,去道歉。”
听着李青这么说,张福竖起大拇指:“行,是个爷们。我骑自行车来的,我带着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