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

“老陈,你在天津这么多年了。天津这周边有养殖奶牛的场子吗?”功德林的学员们在王英光的带领下朝着那个养殖场走去,有人边走边问陈长捷。

作为当年在天津也待了很久,但是最后没能守住天津的功德林学员,陈长捷对天津可太熟悉了。

他当即回答道:“有,但是不多。我记忆里天津养肉牛的场子多一点,天津这边吃牛肉的回教民不少。我们汉人有钱的也喜欢吃牛肉。天津卫是水陆码头,三教九流不少,穷人多,富人也多,当时天津乱哄哄的。但是养殖肉牛的不少,归拢归拢全天津加上周边能供应过来的肉牛,几千头怕是有的。”

陈长捷是把当时天津大大小小,乃至于一些农户自己零散养的两三只牛都算进去了。他往多了算,其实把耕田的牛都算进去了。

但是说到奶牛,他就摇摇头:“但是你们说养奶牛嘛,还真没怎么听说。养殖的太少了,当时天津的富人热衷于直接买美国进口的奶粉。”

陈长捷说到这里的时候,学员里的杜聿明开口道:“你没买吧?还记不记的之前给我们看的记录片《揭秘》。里面美国食品加工安全真可怕,我现在想到我当初吃了那么多美国肉罐头,我的胃还直恶心。说不定我这身体坏的,就有美国肉罐头的一份功劳。”

陈长捷道:“你这一说,我也觉得肚子隐隐的疼痛。可能是当年美国奶粉喝的。”

杜聿明刚刚说的话,突然把大家已经忘记的记忆再次勾起来了。那是在看当年李锐搞出来的《揭秘》时的不好记忆。

其中关于美国调香师和食品造假的记忆尤为深刻。毕竟他们吃的美国食品不少,当年觉得是高科技,现在看来真的是太科技了,科技里不含任何纯天然的玩意儿。

奶粉这玩意儿,也不知道美国人加了啥。反正之前看记录片,美国人往牛奶里面加增白剂粘稠剂什么的,大家就觉得很恶心了。

现在想起这玩意儿,大家还是觉得很恶心。

“不过我记得咱们中国好像没啥好奶牛不是?”王耀武当年办饼干厂,其中有生产奶味饼干,他对这个还有点印象。当时奶味饼干的奶粉要进口,因为当时国内不光做不了奶粉,就连好奶牛都没什么。生产牛奶很少。

“是的,确实如此。中国确实没有什么好奶牛。”天津双塘奶牛养殖场的厂长出来接待众人,同时也刚好回了王耀武的话。

“中国喝牛奶的历史很短。或者说除了新疆蒙古等有大量畜牧的地区之外,其他地区几乎不怎么喝奶。”

“天津北京两地老年间还有人用驴奶喂养过孩子。只能说是真的没法子,要是有奶粉就好了。”

厂长和王英光握手,随即向诸位介绍道:“刚刚这位老先生说的不错,我们从前没什么好的奶牛。因为我们没有专门的培育,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诸位请和我来吧。”

在厂长的带领下众人进入养殖场。和想象中养殖场脏乱差的环境不同,双塘养殖场内很干净,走路的地方都是硬化地面。

养殖区内也没有出现粪便肆意排放的情况,而是将整个场所都规划的整整齐齐。

俨然一副现代化工厂的模样,而不是想象中的养殖厂的模样。

也许是看出了功德林学员们的疑惑,厂长当即开口道:“天津双塘养殖厂的建造和管理经验,我们都是跟着三边牧场学的。”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阳早和寒春夫妇在三边牧场开了个好头。把现代化养殖的概念引入我们国家了。我们双塘养殖厂就是按照他们的要求建设的。”

功德林的一众学员们打量着养殖场,确实是建设的很好。

“这是什么啊?”王耀武突然指着一台大型机器问道,“这看着不像养殖场用的东西啊?”

那是一组大型的如转盘一样的装置,上面还有许多管道相连。

莫名的,大家想到了前不久才看到的化工厂,这些看上去怎么像是化工厂里的东西呢?这个出现在养殖场感觉好奇怪啊,难道这厂里产的牛奶也都是科技?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厂长哈哈一笑:“一开始我最早见到这个东西的时候也是和你们一样疑惑。这是寒春、阳早夫妇研究的自动取奶机。”

“你们还别说,这对夫妇当真是绝顶大才。来各位我给大家看看我们厂里的宝贝。”

在厂长的带领下,大家看见了养殖场悠闲吃着草料的黑白花奶牛。

这种牛在中国很少见啊。这群功德林学员都是有见识的,他们不少人在外国奶粉袋子上见过这种黑白花奶牛。

那些外国奶粉袋经常用这种黑白花奶牛当宣传图。所以喝过奶粉的人大多直接将黑白花牛直接代指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