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义勇千万

54年大洪水,两个最关键的节点。一个乃是长江流域中上游的武汉三镇,另一个就是长江中下流域的九江。

安徽、江苏在五四年遭受的暴雨和洪灾相比于江西和湖南还是由很大差距的。

淮河流域因为早就做了准备,已经平安度过了前两次洪峰。整个江苏也只有小面积的受灾。

而九江和武汉地区是即便是提前知道了灾情,提前做了准备,依旧是需要众志成城去抗击天灾的。

历史上之中,武汉地区最后守不住了。荆江开闸分洪,将整个公安县全境淹没。水深达到七到十米。

保住了武汉三镇,但是公安县的十几万老百姓的财物损失却很惨重。

本时空之中,中央做了两手打算。按照历史上的资料,加强对武汉地区的抗洪设施的修建。有预知挂,可以更好的错峰泄洪,抓住每一次可泄洪的时机,尽可能排空水库中的蓄水。以迎接下一次洪峰的到来。

以此来尽可能的保全武汉三镇以及下游老百姓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尤其是保证分洪区内公安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主席在这里做过批示,武汉作为工业城市,这些工业城市里工人的命是命。公安县十几万老百姓都是农业人口,他们的命也是命!

只要有一丝机会,都应该保证他们财产的安全。农民建房子不容易,在农村成长的主席特别有感触。农村里那些看上去破破烂烂的土坯房,是人家一家几口人幸苦十几年才能修建起来的,不能轻易的放弃。

但如果事不可为,荆江分洪淹了公安县,那么周边城市需要对公安县重建大力支援。不能让老百姓吃了苦还要吃亏。

而九江的情况比武汉还要复杂。因为九江的水系太充沛了。作为江西最大的水陆码头,九江在历史一直担任着江南地区航运转接点的职责。

丰富的水脉即是九江最大的财富,也是九江最大的威胁。大雨汹涌而至,其他长江支流都向着长江充水。而长江和各支流在江西的汇聚点正是九江。

枯水期的长江很温煦,但是现在的长江展现出了它狂暴的一面。当时间进入六月中下旬后,长江水位就几乎没有下来过。

九江段的长江水位如今保持在二十米深的水位,整个江面将河道铺满,当塞宾跟着车队来到九江时天上已经不下雨,甚至放晴了。

但是九江市内的警惕丝亳没小。

因为刚刚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刚刚接到消息,余干县五都圩决堤了。该段大提位于信江联圩东提,决堤的方向正是余干县县城的方向。

“余干县的防汛办是干什么吃的? !”九江防汛总指挥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猛地一拍桌子。

“余干县十余万老百姓的生命财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了!”

“总指挥,余干那边的压力也确实很大。五都圩的水位最高点达到了21米。大提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力,不过好在余干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之前就有过预案。当水位达到20.5米的时候,他们就组织人员开始撤离县城了。支持了两天,大提还是没能守住。不是当地工作人员的问题啊。"刚刚从余干县赶过来的工作人员带来了第一手的情报。九江防汛总指挥听罢也只能重重喘息一声。

这是非战之罪。实际上余干县这一次挺得很久了,历史上之中,余干的大提在六月中旬就要决堤的。现在多撑了半个多月,已经缓解了很多问题了。

这种大灾真的不是有预知挂就能完全避免的。因为这是与天争命。人类引以为傲的科技在这在种大灾大难面前可笑的就像是玩具一样。

“余干县决堤,群众都转移出来了吗?“总指挥问道。

“基本都提前转移出来了。不过 负责防汛的张主任带着党员冲锋队没走。他们当时还守在大堤上,想要堵住大堤的管涌保住大提。"工作人员道。

“我觉得他们还活着,当时已经预料到了大堤可能会垮。张主任他们准备了救生衣和木船。只要能顺利登船,他们还是有机会活下来的。”

总指挥下了决断:“派遣一支救援队伍,务必要把张主任他们就出来! "塞宾从未见过这样的城市。

数以万计身穿绿色军装的军人在城市中集结,在长江两岸忙碌。他们好像永远在奔波,永远都没有停歇。

长江水位高涨,整个九江市都处于随时会被大水倒灌淹没的境地。但是这些战士们一直在奔忙,他们将一袋袋的泥沙装 进编织袋,加固着大堤的防御。

他们没有那么多工程器械,更多的只能是用肩扛手提的方式完成这些工作。

他看到了很多士兵身上都湿透了,那不是被雨水打湿的,而是被汗水浸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