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过于震撼(第3/4页)

教授原封不动的把随身听给装了回去,并且可以正常使用。这才让安德烈脸色好了起来。

而安德烈的随身听在学校内是引起风潮的,所有听过随身听的学生都想要拥有一个。

孙家栋和黄志明也想要。他们平时生活很节俭,国家发的生活费还有一些剩余。

年轻人嘛,喜欢这种新鲜的东西无可厚非。

只是随身听到底要卖多少钱?他们没有底。而今天这一大巴车的同学(超过五十个)来莫斯科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随身听。

因为听说今天中国商场会开随身听专卖店了。

这个大巴车还不是学校里唯一班,孙家栋他们只是第一批。后面还有同学往这里赶呢。 “我们国家生产了这样的东西,我觉得真了不起啊。我是真的切实的感觉到了了不起。”

在快要抵达目的地的时候,黄志明和孙家栋聊着。 “之前吧,咱们国家虽然产出了很多好吃的小零食,还生产了不少好看的电影。但是学校里还是有人觉得咱们国家不过如此。”黄志明道。 “后来,咱们国家开始生产闪电250摩托车了,说这些话的人就少了一点。现在听说莫斯科市内,闪电250摩托车已经成为最新潮最棒的摩托车了。连乌拉尔都赶不上了。”

黄志明有所感慨:“而当老师当着所有人的面拆开安德烈的随身听和便携式收音机后,学校里那些仅剩的,认为中国制造不出尖端科技产品的人都闭嘴了。

老师甚至在课后找了我们谈话,问我们能不能帮他问问大使馆,他可不可以去参观这样 的生产工厂。”

孙家栋道:“是啊,自身硬才是真的硬。如今民用产品可以生产到这个级别了,想来我们的军工产品也不差。”

黄志明:“可惜咱们在重工业一块还是差。”

孙家栋:“没办法,咱们来留学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弥补重工业不足吗?刚来学校的时候,有学生嘲讽我们学会了也没用,我们国家生产不了飞机、火箭。

但是现在看来,我们国家是有实力生产这些产品的。就等着我们把学会的东西带回国了!”

孙家栋和黄志明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当大巴车在靠近中国商场的附近停车后,大巴车上的学生们迫不及待的冲向中国商场。

现在是早上八点,他们是早上六点半乘坐的第一班大巴车赶到莫斯科的。

早上八点半是莫斯科中国商场开门营业的时间。

孙家栋和一众同学们兴冲冲的跑到中国商场门口的时候傻眼了。 “我滴个妈耶!”

黄志明声音都变调了:“怎么这么多人啊!”

入目所见,从中国商场门口开始密密麻麻的站满了排队的人潮。 “哎呀!这比新年的时候他们抢购新年彩蛋还要人多啊。”安德烈忍不住道。

孙家栋道:“今天怎么这么多人排队啊?往日里没听说中国商场有这么多人啊?” “那是因为今天是随身听和便携式收音机发布的日子。大家怕晚了就抢购不到了。”一个女声传来。

原来是在莫斯科留学的白灵。

孙家栋和黄志明最早来苏联的时候被大使馆抓壮丁去中国食品展忙活的时候认识了在莫斯科留学的白灵。

之后又通过白灵认识了一批在莫斯科大学留学的其他留学生。

虽然说不常相聚,但是这个时期在外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们都相对团结。

基本上能做到一人有难全体支援。所以大家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孙家栋和黄志明一看,白灵和一些其他莫斯科大学留学的学生们也在排队呢。 “你们也来买随身听?”黄志明问。

白灵摆摆手:“哪能啊。我来之前打听了,这随身听老贵老贵了。我们买不起的。我们就是想要见识一下。

我们大学里不是有几个学生去了朝鲜参加运动会吗?被赠送了这个随身听,在学校里可显摆了。” “他们这一显摆啊,倒是把咱们中国产品给显摆出来了。咱们中国学生也脸上有光。咱们国家能生产这样的产品了,咱们不得要捧捧场?捧不起钱场,咱还捧不起人场?”

白灵这么一说,周围的中国留学生都笑了出来。 “不过看来啊,咱们这人场都不用捧了,苏联人比咱们还热情呢。”

伴随着白灵的话音刚落,一阵摩托车引擎声传来。

一阵队骑着闪电250的摩托车队驶来。

骑车的都是一群二十五到四十左右的苏联人。

他们不仅仅骑着闪电250的摩托,身上还穿着梅花牌和闪电车厂联名生产的夹克、牛仔裤,以及皮鞋。 很多的打扮都照着前段时间在苏联热映的中国电影《铁面无私》。

里面中国骑警骑着闪电250追捕黑帮罪犯的场景实在是让很多人记忆深刻。